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白(701-76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2 题号:993791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解】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河星稀:银河中星光稀微,指夜已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对仗工整,充分体现了作品格律诗的特点。
B.三四句意思是说,诗人看到青翠的山岭被夜色笼罩,油然而生苍茫寥廓之感。
C.“美酒聊共挥”一句描绘出宾主欢言笑谈、畅饮畅聊的欢乐的场景。
D.“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运用了白描手法,是为了突出山人生活环境的简朴。
(2)“相携及田家”一句中的“相携”二字,有人认为是诗人与斛斯山人相携,也有人认为是诗人与月相携。请你结合作品和诗人的特点,分析上述两种理解的原因。
【知识点】 李白(701-762)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①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据《神仙传》载,仙人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白鹿去见汉武帝,但武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②豺狼:指安禄山及其部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诗人登上了西岳华山之最高峰莲花峰,远远望见了明星仙女。
B.七至十句写诗人沉醉仙境,受邀跟随卫叔卿登上云台,飞升而去天庭。
C.神游天外的诗人,突然对着之前离开的尘世回眸,看见了人间的苦难。
D.本诗借游仙表达了对社会民生的关切,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
2.请简要分析本诗的艺术手法。
2023-02-12更新 | 10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古风(其四十九)

李 白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


【注】①李白少负不羁之才,志在济世。初入长安,即作《玉真仙人歌》,欲见到玉真公主,希望陈诗于帝王之前。其结果是未见仙容,反遭玉真侄婿张垍的冷遇,败兴而归。李白自伤其才质之美,有不遇之慨,遂化用曹植《杂诗》“美人迟暮”之意写下此篇。②紫宫:皇帝的居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意思说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有着芙蓉一般鲜明美好的身姿。
B.“皓齿”代指清脆的歌喉,句意说她的清脆的歌喉最终没有发出声来。
C.“芳心”句中的“空”字与“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空”字表达效果是一样的。
D.“沉吟何足悲”是说不会因别人的嫉妒而悲恸,这句话表现出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2.诗句“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化用了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有何暗示意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0-03-08更新 | 6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季节。从律诗的结构来说,这一联是起,以写景起头,是诗歌创作常见模式。
B.颔联中“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处指秋霜很浓。“塞”指边塞,“河”指黄河。这两句直接描写了太原自然气候。
C.镶嵌是一种修辞手法,指在词句中镶嵌有特定意义的字,具有突出和强调意义的作用。颔联即运用了该手法,巧妙照应标题。
D.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层层递进,转入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E.诗人心绪很高,此诗格调更高,且带山水诗之淡远自然,后半写怀归之意,意重而不觉其重,语直而不觉其直。
2.本诗尾联颇受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2017-09-25更新 | 1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