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物理综合库 > 物理实验 > 力学实验 >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 验证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实验步骤、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4 题号:10184046
A、B两位同学做“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通过增减小车上的钩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2)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小车上均不放钩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图丙中AB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甲、乙用的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由图可知,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为了探究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甲、乙同学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M为小车的质量,m0为动滑轮的质量,m为砂和砂桶的总质量,力传感器可测出轻绳中的拉力大小。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力传感器示数小于绳下端所挂砂和砂桶的总重力
B.每次改变砂桶和砂的总质量时,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因为实验装置采用了力传感器,所以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D.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获得一条打点的纸带,同时记录力传感器示数
(2)本实验装置中,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3)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图像如图(b)所示,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
A.钩码质量没有远小于小车质量
B.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
C.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小或未平衡摩擦力
(4)乙同学重新平衡摩擦力以后,再次进行实验,并以力传感器的示数F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画出的aF图线是一条直线,如图(c)所示,图线与横坐标的夹角为θ,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M等于________
A. B. C.          D.
2021-03-03更新 | 424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为了探究受到空气阻力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后,在小车上安装一薄板,以增大空气对小车运动的阻力。

①往砝码盘中加入一小砝码,在释放小车______(选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②利用纸带求出小车不同时刻的速度,作出小车的v-t图象(如图所示),通过图象分析,可知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小车所受的空气阻力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请简述判断的理由:______

③计算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时,若该同学把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当作小车所受到的拉力,则他求得的空气阻力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④若v-t图象中t=0.2s时刻,曲线的切线如图中虚线所示,实验测得小车(含薄板)质量M=0.9kg,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m=0.1kg,则t=0.2s时,物体受到空气阻力为______N。(g取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20-12-12更新 | 651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的实验。

(1)在实验中必须将长木板右端垫高,目的是___________,当不挂钩码时小车能匀速运动时,表明已调好。
(2)为了减小误差,每次实验必须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所受合外力,获取多组数据。若小车质量为 400 g,实验中每次所用的钩码总质量范围应选___________组会比较合理。(填选项前的字母)
A.10 g~40 g
B.200 g~400 g
C.1 000 g~2 000 g
(3)图 中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纸带的一部分:1、2、3、4、5 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 4 个打点未标出,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___;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 a=___________(此空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实验,得到加速度 a 与合外力 F 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线段 OA,可得出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
2016-12-08更新 | 1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