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物理综合库 > 力学 >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 一般人造卫星 > 卫星的各个物理量计算
题型: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05 题号:15010660
迷你系绳卫星在地球赤道正上方的电离层中,沿圆形轨道绕地飞行。系绳卫星由两子卫星组成,它们之间的导体绳沿地球半径方向,如图所示。在电池和感应电动势的共同作用下,导体绳中形成指向地心的电流,等效总电阻为r。导体绳所受的安培力克服大小为f的环境阻力,可使卫星保持在原轨道上。已知卫星离地平均高度为H,导体绳长为LLH),地球半径为R,质量为M,万有引力常量为G,轨道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体绳。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求:
(1)卫星做圆周运动速度v及导体绳中感应电动势E1
(2)电池电动势E2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2019年3月3日,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宣布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即将收官,我国对月球的探索将进入新的征程.若近似认为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绕太阳也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绕行方向一致且轨道在同一平面内.
(1)已知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月心地心间的距离为r,求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Tm
(2)如图是相继两次满月时,月球、地球和太阳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已知月球绕地球运动一周的时间Tm=27.4d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Te=365d求地球上的观察者相继两次看到满月满月的时间间隔t
2019-05-08更新 | 1456次组卷
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人类一直有“飞天”的梦想,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不仅破解了天上行星的运行规律,也为人类开辟了上天的理论之路。
(1)2021年5月,“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火星软着陆,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探测火星就实现“绕、落、巡”三项任务的国家。为了简化问题,可以认为地球和火星在同一平面上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1所示。已知地球的公转周期为T1,火星的公转周期为T2
a.已知地球公转轨道半径为r1,求火星公转轨道半径r2
b.考虑到飞行时间和节省燃料,地球和火星处于图1中相对位置时是在地球上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佳时机,推导在地球上相邻两次发射火星探测器最佳时机的时间间隔△t
(2)放置在水平平台上的物体,其表观重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对平台的压力,方向与压力的方向相同。微重力环境是指系统内物体的表观重力远小于其实际重力(万有引力)的环境。此环境下,物体的表观重力与其质量之比称为微重力加速度。
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内部也存在微重力环境。其产生原因简单来说是由于卫星实验舱不能被看作质点造成的,只有在卫星的质心(质点系的质量中心)位置,万有引力才恰好等于向心力。已知某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质心到地心的距离为r,假设卫星实验舱中各点绕图2中地球运动的角速度均与质心一致,请指出卫星质心正上方(远离地心一侧)距离质心r处的微重力加速度g4的方向,并求g4与该卫星质心处的向心加速度an的比值。

2024-04-15更新 | 215次组卷
解答题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3】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近似于圆形的轨道绕月飞行。为了获得月球表面全貌的信息,让卫星轨道平面缓慢变化。卫星将获得的信息持续用微波信号发回地球。设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m,地球和月球的半径分别为RR1,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半径和卫星绕月球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r1,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为T。假定在卫星绕月运行的一个周期内卫星轨道平面与地月连心线共面,求在该周期内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因月球遮挡而不能到达地球的时间(用MmRR1rr1T表示,忽略月球绕地球转动对遮挡时间的影)。
2019-01-30更新 | 32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