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性练习(一模)理综化学试题
山西 高三 一模 2018-04-16 29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认识化学科学、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与STSE、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基础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 | 适中(0.65)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不属于胶体
B.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互为同位素
D.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可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
单选题 | 较难(0.4)
2. 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铝片放入NaOH溶液中有气体产生:2Al + 2OH+ 2H2O===2AlO2+3H2
B.向K2Cr2O7溶液中滴加少量浓H2SO4,溶液橙色加深:Cr2O72-(橙色) + H2 2CrO42-(黄色) + 2H+
C.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备硅酸凝胶:SiO32-+ CO2 + H2O === H2SiO3(胶体)+ CO32-
D.用Na2CO3溶液浸泡锅炉水垢(含CaSO4):CaSO4 + CO32-CaCO3 + SO42-
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化学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证明某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NO2,可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B.验证淀粉的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取酸性水解液于试管中并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观察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
C.向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褪去,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
D.SO2通入足量稀Fe(NO3)3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假设通入的SO2完全反应,则同温同压下,逸出气体和SO2的体积比为23
单选题 | 适中(0.65)
5. 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Z可形成XZ2分子;Y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M
B.元素XM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只有一种
C.XZ2、X2M2、W2Z2均为直线型的共价化合物
D.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
2018-04-1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性练习(一模)理综化学试题
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解题方法
6. 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室温“可呼吸”Na­CO2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入”CO2,充电时“呼出”CO2.吸入CO2时,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吸收的全部CO2中,有转化为Na2CO3固体沉积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电极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入”CO2时,钠箔为正极
B.“呼出”CO2时,Na向多壁碳纳米管电极移动
C.“吸入”CO2时的正极反应:4Na+3CO2+4e-=2Na2CO3+C
D.标准状况下,每“呼出”22.4 L CO2,转移电子0.75 mol
2023-06-24更新 | 16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