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化学实验基础 > 物质的检测 > 物质含量的测定
题型: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49 题号:815554
某中学有甲、乙两个探究性学习小组,他们拟用小颗粒的铝铜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测定通常状况(约20℃、1.01×105Pa)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

(一)甲组同学拟设计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完成实验。
(1)写出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旋开其活塞,一会儿后发现稀硫酸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中。请帮助他们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时,生成氢气的体积近似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锥形瓶中残存的氢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____(填“有”、“没有”、或“不能判断”),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乙组同学仔细分析了甲组同学的实验装置后以为,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氢气,也会将瓶中的空气排出,使所测氢气的体积偏大;实验结束后,连接广口瓶
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氢气的体积偏小。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1)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准确测定出4个数据,如下表:
实验前实验后
铝铜合金质量(g)m1m2
量液管(C)体积(mL)V1V2

利用上述数据计算通常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____________________
11-12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无机推断题 | 较难 (0.4)
【推荐1】某同学为探究浅黄色液体X(仅含三种常见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图实验:
       
请回答如下问题:
(1)X中3种元素是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气体B的摩尔质量为______
(2)X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溶液C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显蓝色,写出该变化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用还原红色固体A,反应完全后生成黑色粉末(纯净物),黑色粉末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
2023-04-25更新 | 86次组卷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二氧化氯(ClO2)是极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黄绿色气体,沸点为11℃。某小组在实验室中拟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C1O2。回答下列问题:
(1)C1O2的制备


已知:SO2+2NaClO3+H2SO4=2C1O2↑+2NaHSO4
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收集干燥的C1O2,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③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④若没有E装置,会造成的严重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ClO2很不稳定,需随用随制,产物用水吸收得到ClO2溶液.为测定所得溶液中ClO2的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
步骤1:准确量取ClO2溶液10.00mL,稀释成100.00mL试样;量取V1mL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
步骤2:调节试样的pH≤2.0,加入足量的KI晶体,静置片刻;
步骤3:加入淀粉指示剂,用c mol/L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mL。(已知2Na2S2O3+I2=Na2S4O6+2NaI)
①步骤2的反应中氧化产物的电子式为______
②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③原C1O2溶液的浓度为____g/L(用少骤中的字母代数式表示)。
④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_______;若滴定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终点时正确读数,则测定结果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017-05-05更新 | 497次组卷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碘化钾可用于有机合成、制药等领域,它是一种白色立方结晶或粉末,易溶于水。有两个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后,分别设计以下实验装置制备KI:
【查阅资料】:
(1)3I2+6KOH═KIO3+5KI+3H2O
(2)H2S是有剧毒的酸性气体,具有较强还原性,水溶液称氢硫酸(弱酸);
(3)HCOOH(甲酸)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具有较强还原性,弱酸;
(4)在实验条件下,S2-、HCOOH分别被KIO3氧化为SO42-、CO2
Ⅰ组. H2S还原法,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上图所示的C中加入127g研细的单质I2和210g 30%的KOH 溶液,搅拌至碘完全溶解。
②打开弹簧夹向其中通入足量的 H2S。
③将装置C中所得溶液用稀H2SO4酸化后,置于水浴上加热10min。
④在装置C的溶液中加入BaCO3,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涤。
⑤将滤液用氢碘酸酸化,将所得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产品145g。
Ⅱ组.甲酸还原法,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步骤如下:
⑥在三颈瓶中加入 127g 研细的单质I2和210g 30%的 KOH 溶液,搅拌至碘完全溶解。
⑦通过滴液漏斗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入适量HCOOH,充分反应后,再用KOH溶液调pH至9~10,将所得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产品 155g。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装置 B 中的试剂是_________
(2)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步骤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中“滤液用氢碘酸酸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Ⅱ组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6)Ⅱ组实验中,加入HCOO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7)与Ⅰ组相比较,Ⅱ组实验的优点是(至少答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
2018-05-05更新 | 3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