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神经调节 >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题型:多选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6 题号:14298235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这种相互调节离不开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机体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下列有关信号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属于信号分子,其受体仅存在于B细胞
B.神经递质属于信号分子,其受体是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蛋白
C.肾上腺素属于信号分子,是一种激素,也可作为神经递质
D.性激素属于信号分子,其靶细胞的受体分布在细胞内

相似题推荐

多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1】对二甲苯(PX)是一种化工原料,会对生物的眼睛、生长、发育等产生不利影响。强光会对生物的视觉神经造成伤害,因此生物会对强光产生视觉逃进行为。某实验小组以爪蟾蝌蚪为研究对象,发现PX会影响蝌蚪的视觉逃进行为。葡萄糖醛酸内酯(简称GA)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GA本身对蝌蚪无影响)。为验证PX和GA的生理作用,该实验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表所示,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已知视觉逃进行为以视觉逃避指数为指标(每分钟视觉逃避的次数)。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

实验步骤

1

2

3

A组

体外培养液+适量爪蟾蝌蚪

适量生理盐水

置于相同且适宜环境下培养,每天同一时间用视觉逃避检测装置观察视觉逃进行为,计算视觉逃避指数平均值,并记录

B组

等量的PX稀释液

C组

A.爪蟾蝌蚪遇强光发生的视觉逃进行为属于条件反射
B.表中①处的实验处理为等量的GA稀释液
C.图中的②表示C组实验结果,③表示B组实验结果
D.PX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导致突触后膜无法形成动作电位
2022-12-24更新 | 34次组卷
多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2】冰毒的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冰毒容易让人具有强烈的心理依赖性,使用数次后即可成瘾。冰毒可以通过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DAT)起作用。DAT是一个双向载体,它的重要作用是将突触间隙的多巴胺重新摄入突触前膜的细胞质,从而终止多巴胺生理效应。下图是科学家们研究的冰毒上瘾机制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引起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B.冰毒和DAT结合能够抑制突触间隙内多巴胺的重新摄入
C.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可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突触前膜释放出的多巴胺运输到突触后膜需要消耗能量
2022-02-03更新 | 68次组卷
【推荐3】已知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器在中枢的投射区均为SC区,研究者在图1所示SC区部分神经元a中植入蓝光脉冲光电极。在蓝光诱导下神经元a产生兴奋,而相邻未植入电极的神经元c随后也能兴奋。研究者在实验组小鼠的SC区注入神经毒素,用蓝光进行诱导,结果如图2和图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蓝光诱导最后导致神经元c兴奋,这属于反射现象
B.蓝光能刺激神经元a,使其细胞膜内电位由负变正
C.神经元a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神经元c使通道打开
D.神经毒素抑制了神经冲动在神经元a上的传导过程
2024-05-20更新 | 2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