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神经调节 >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98 题号:15763069
蛋白质在生物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下表中依据膜蛋白的位置和类型,对其功能判断错误的是(       

选项

膜蛋白的位置、类型

功能

A

位于靶细胞膜,生长素的受体

信息传递

B

位于肾小管细胞膜,抗利尿激素的受体

水的重吸收

C

位于神经细胞膜,Na通道

转运Na

D

位于癌变的细胞膜,抗原

引起特异性免疫


A.AB.BC.CD.D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1】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只在抵抗外来病原体方面起作用
B.在神经调节中神经元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C.神经细胞、内分泌细胞和免疫细胞均可释放化学物质
D.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2020-02-06更新 | 95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2】谷氨酸是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释放、回收的途径如图所示,其中EAAT是谷氨酸转运蛋白。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与谷氨酸代谢异常有关。癫痫发病时,患者脑内谷氨酸浓度升高且在发作后长时间内保持高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引发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
B.EAAT功能过强是导致癫痫的重要因素
C.突触前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均可回收谷氨酸
D.谷氨酸与突触后神经元上受体结合使Na+通过通道蛋白大量内流
2024-04-11更新 | 0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3】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局部的电位变化,称为突触后电位。科学家为了探究突触后电位的特点,做了如下实验,甲图中A、B、C为不同神经元的轴突,乙图中字母及箭头分别代表轴突类型及刺激时间点,阈值代表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膜电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连续两个刺激的间隔越短,小电位叠加效应越明显
B.不同来源的神经递质对突触后神经元的效果可以叠加
C.单个轴突引发的突触后电位,其大小和持续时间是相对恒定的
D.突触数量越多,越有利于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联系,越易引发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
2022-05-26更新 | 2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