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分离定律 >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题型:多选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9 题号:15776375
大麦中雄性不育基因(ms)使植株不能产生花粉,ms的显性等位基因Ms存在时植株能形成正常花粉。花的颜色由R(黄色)和r(褐色)控制。某品系中,带有Ms、R两个显性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易位连接到另一染色体片段上,形成带有一个额外染色体的三体。该三体细胞减数分裂时,其它染色体都能正常配对,额外染色体在后期随机移向一极,其中花粉中有额外染色体的配子无受粉能力,该品系的自交后代分离出两种植株(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雄性不育系杂交时母本不用去雄
B.三体的形成属于光镜下可见的染色体变异
C.若基因型为MsmsRr的雌配子与基因型为msr的雄配子结合后存活率很低,则该三体自交后代黄花个体少于褐花个体
D.该三体大麦自花受粉后,黄花个体均为雄性不育,褐花个体均为雄性可育

相似题推荐

多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1】玉米植株茎的色泽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用射线照射紫株玉米(AA)的花粉并授给绿株玉米(aa),得到的 744株F1中有2株为绿色苗。若绿色苗产生是由于少量花粉中基因A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引起的,则(含一对缺失染色体的受精卵不能发育)(  )
A.F1中绿色苗的产生属于基因重组
B.F1中紫色玉米的基因型均为 Aa
C.F1绿色植株的花粉母细胞中可观察到异常四分体
D.F1绿株自交,F2全为绿株,其中纯合子占 1/3
2021-06-29更新 | 152次组卷
多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于1964年袁隆平院士在我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并提出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该项研究成功的关键是在野生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株,它的外部形态和普通水稻相似,但它的花粉不育、雌蕊正常。进一步研究发现,雄性不育现象是由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共同控制的。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发现了雄性不育株后,可以将它作为母本,从而简化了育种环节,降低工作量
B.水稻细胞质基因与核基因的传递均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杂交育种的目的可能是获得纯种,也可能是获得杂合子以利用杂种优势
D.野生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株,这主要体现了野生生物资源的间接价值
2022-08-04更新 | 275次组卷
多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种昆虫的翅型有长翅、小翅和残翅之分,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的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它们之间具有完全显性关系,让小翅(甲)个体与残翅(乙)个体交配,所得F1个体表现为小翅和长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昆虫的残翅对长翅为显性
B.甲与其子代小翅个体的基因型不同
C.甲、乙和子代昆虫中,只有一种纯合子
D.该种昆虫群体中关于翅型的基因型共有6种
2023-07-08更新 | 2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