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酶与ATP > > 酶促反应的因素及实验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19 题号:16044994
图1是将玉米的PEPC酶(与CO2的固定有关)基因与PPDK酶(催化CO2初级受体“PEP”的生成)基因导入水稻后,在某一温度下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影响。图2是在光照为1000Lux下测得温度影响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转基因成功后,正常情况下,PEPC酶应在水稻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处发挥作用。
(2)原种水稻A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为____________(须答2点即可),转基因水稻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通过提高相关酶的最适温度来增强光合速率。
(3)图1是在____________℃下测得的结果,如调整温度为25℃,重复图1相关实验,A点会向____________移动。
(4)据图推测,转基因水稻与原种水稻相比更适宜栽种在____________环境中。研究者提取了这两种水稻等质量叶片的光合色素,并采用纸层析法进行了分离,通过观察比较_____________,发现两种植株各种色素含量无显著差异,则可推断转基因水稻最可能是通过促进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填过程)来提高光合速率。
(5)据图1可知,高光照强度下,转基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原种水稻。为了探究“高光照强度下,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增加与导入的双基因编码的酶的相关性”,请利用转双基因水稻、PEPC酶的专一抑制剂A、PPDK酶的专一抑制剂B等设计实验。完成以下实验思路:取生理状态相同的转双基因水稻若干,均分四组,在高光照强度时,分别进行不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四组转双基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1】已知2H2O2=2H2O+O2↑,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H2O2溶液,蒸馏水,3.5%FeCL3溶液,0.01%过氧化氢酶溶液,恒温水浴锅,试管。
(1)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的释放速度从慢到快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仅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1000C,重做上述实验,O2释放的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2-01更新 | 145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2】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试管号GA溶液(mL)缓冲液
(mL)
蒸馏水
(mL)
种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
步骤1步骤2
1011萌发的大麦种子25℃保温24h后去除种子,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25℃保温10分钟后各试管中分别加入②,混匀后观察溶液颜色深+ +
20.210.8未萌发的大麦种子+ +
30.210.8不加种子
++++

注: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请回答:
(1)①处应加入_________,利用了酶的_______特异性的原理。由实验步骤可知,大麦种子产生的α—淀粉酶发挥活性的最适温度是_________
(2)分析实验结果,②处加入的是等量的_____(填“斐林试剂”或“碘液”),原因是________
(3)设置试管3作对照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4)试管中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018-05-27更新 | 417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3】为了研究紫甘薯中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 从紫甘薯中提取β-淀粉酶,获得酶液;
② 在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 pH3、pH4、pH5、pH6、pH7、pH8的缓冲液;
③ 每支试管中加入1mL2%淀粉溶液、0.2mL酶液,40℃条件下保温15min;
④ 将所有试管移入沸水浴中处理5min;
⑤ 向每支试管中加入适量斐林试剂(本尼迪特试剂),水浴加热,检测试管中溶液变化。
分析得到不同pH条件下相对酶活性,结果如图1所示。请回答问题:

图1

图2

(1)步骤⑤试管内出现的_________越多,表明生成的还原性糖越多,酶的活性越高。
(2)步骤④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
(3)β-淀粉酶可应用于发酵工业,发酵过程中发酵罐内pH会发生变化,如果β-淀粉酶不能耐受发酵罐内的pH,就无法在发酵过程中长时间发挥作用。研究者将酶液用不同pH缓冲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在适宜条件下测定残余酶活性,以探究在不同pH条件下酶活性的稳定性,结果如图2所示(以未作处理的酶液的酶活性为100%)。结合图1、图2分析,若要在发酵工业中利用该酶,发酵罐内较适宜的pH范围是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2020-09-06更新 | 1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