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免疫调节 > 特异性免疫 > 细胞免疫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2 题号:16591279
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往往依靠细胞膜表面分子的特异性识别。正常组织细胞表面的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如图所示),T细胞活性被适当抑制,不引发其对该细胞的“杀伤”。下列关于细胞变化情况与它可能造成的生理或病理过程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细胞变化情况

生理或病理过程

A

靶细胞的细胞膜上出现抗原和PD-L1

引发细胞免疫

B

癌细胞膜表面的PD-L1增加

生成恶性肿瘤

C

接受器官移植的个体T细胞PD-1增加

降低免疫排斥

D

T细胞中PD-1基因的表达量下降

导致自身免疫病

A. A B. B   
C. C   D. D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1】某研究团队发现BCL6蛋白质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有重要作用。该团队通过诱导BCL6蛋白从转录抑制因子转变为转录激活剂,创造了新的化合物,该物质能够杀死癌细胞,为DLBCL等癌症的治疗开辟新途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新的化合物从根本上改变了癌细胞中的遗传信息
B.BCL6蛋白质含量增加能够杀死癌细胞,该物质由浆细胞分泌
C.细胞癌变后含有抗原成分,会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
D.BCL6蛋白质含量减少会诱发细胞癌变
2023-11-24更新 | 23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2】B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并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T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直接参与消灭抗原细胞或病原体。这两大类淋巴细胞被抗原激活的机理是
A.淋巴细胞对抗原分子或病原体的吞噬行为
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识别
C.淋巴细胞膜与糖脂类抗原分子之间的融合作用
D.B细胞抗体或T细胞淋巴因子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结合
2019-01-30更新 | 1402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科学家在康复患者体内检测到了病毒特异性的T细胞和病毒特异性的抗体,进一步研究发现,特异性T细胞主要针对病毒的S蛋白,且T细胞相对数量和特异性抗体浓度相关性如图所示,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注:R﹥0.8时高度相关
A.康复患者体内可能存在针对新冠病毒的记忆细胞
B.康复患者一定不会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C.S蛋白可作为新冠疫苗开发的候选目标
D.特异性T细胞数量与特异性抗体浓度高度正相关
2021-06-01更新 | 10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