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光合作用 > 捕获光能的色素与结构 > 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含量及功能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79 题号:17127080
水稻生长需依次经过抽穗期、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等时期。图1是水稻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部分过程示意图。表1是水稻的早衰型品种和持绿型品种在相应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光合作用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生长时期光补偿点
(μ mol·m-2·s-1)
光饱和点
(μ mol·m-2·s-1)
最大净光合速率
CO2/(μ mol·m-2·s-1)
品种甲品种乙品种甲品种乙品种甲品种乙
抽穗期63461936200023.1326.98
蜡熟期75721732136519.1712.63

(1)图1中④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 ,.①-④过程中能产生ATP的有_____
(2)进入蜡熟期后,早衰期品种出现“籽叶皆黄”现象,而持绿型品种出现“叶青籽黄”的现象。用这个时期的两个品系叶片进行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在滤纸条上,由上到下第三条色素带较宽的是品系_______
(3)科学家从水稻叶肉细胞中分离出类囊体用磷脂分子包裹形成图2所示的“油包水液滴”结构,在其中加入足量NADP+、ADP等物质,并对该结构采取明暗交替处理,一段时间内检测此结构内产生NADPH([H])的量,结果如图3所示,说明“油包水液滴”内的人工光反应系统构建成功。原因是_______ 。图2外膜与细胞膜在骨架结构上的差异是 _____
(4)进一步将相关酶等物质加入“油包水液滴"内,通入充足的_______ 形成化学反应循环。用该体系A组明暗(1秒光照,1秒黑暗)交替进行了60分钟,B组持续进行了30分钟光照,测定有机物含量,则A组 _____ B组 (选填“>”"“<"或“=”)在暗转明初期,C3化合物含量 _____
(5)将四组相同的水稻培养在密闭的装置中,控制不同的温度条件,若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依据图4的数据,t1与t4比较,哪个温度更适于水稻生长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小麦和玉米是我国北方地区普遍种植的农作物。一般情况下,在相对较弱光照条件下,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比玉米高;随着光照强度的提高,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时,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仍会继续提高。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玉米叶肉细胞的暗反应途径能够利用细胞间隙较低浓度的CO2继续进行光合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小麦和玉米为材料开展了一系列实验,验证了不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过程或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分别测定了两种作物不同年龄叶片中,部分无机盐离子及其他物质的含量变化,如图甲所示,其中能反映Mg2+在小麦和玉米叶片中含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将刚切下的小麦和玉米叶片,分别放入温度和光照强度均较高的密闭环境中,定时测定相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并绘成如图乙所示曲线。其中能够代表玉米的是曲线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分析该曲线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测定了小麦和玉米叶片在一定的CO2浓度和适宜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如图丙所示。
①当光照强度为Y时,小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玉米的_________________倍;
②假定一昼夜中白天光照时间为12 h,当光照强度为Y时,____________(填作物名称)一定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某同学,在分别测定小麦和玉米叶片的实际光合速率时,设置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的CO2缓冲液能够维持密闭小室中CO2浓度的相对稳定。该同学____(填“能”或“不能”)实现实验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实验目的改进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10-13更新 | 20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常春藤叶形美丽,四季常青,花淡黄白色或淡绿白色,具有一定的观赏和药用价值。研究发现,常春藤可吸收并同化家装过程中的污染气体甲醛,其细胞内部分物质代谢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春藤细胞中与花色有关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__中,叶绿体色素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
(2)图中核酮糖-1,5-二磷酸与生成甘油酸-3-磷酸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生成的甘油酸-3-磷酸在____________(物质)参与下被还原成甘油醛-3-磷酸。
(3)甲醛经气孔通过____________(方式)进入叶肉细胞间,在____________(场所)中被同化生成己酮糖-6-磷酸。
(4)研究表明,甲醛胁迫可使常春藤细胞的膜脂和蛋白质受到氧化损伤。为探究常春藤对不同浓度甲醛的耐受性,科研人员分别测定了叶片气孔导度(气孔的开放程度)、甲醛脱氢酶(FALDH,甲醛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活性的相对值,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

①常春藤经甲醛处理后细胞中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甲醛处理第3天后,常春藤细胞由于____________,使得光合强度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减少。
③结果显示,常春藤对低浓度甲醛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其机制是____________
2022-12-18更新 | 34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某科研团队构建了一套由硅纳米线和细菌组成的人工光合系统,可生产出O2和乙酸盐。硅纳米线阵列可以吸收太阳光,并利用光生成电子传递给负载在纳米线上的细菌,作为细菌固定、还原CO2的能量来源。该系统的光能转化效率超过了大部分高等绿色植物的自然光合作用效率,极大地助推了地球温室效应问题的解决。回答下列问题:

   

(1)该人工光合系统的硅纳米线(阵列)相当于绿色植物的_______(答一种物质),该物质在叶绿体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有些光合细菌光反应的底物是H2O,而有的却是H2S,该人工光合系统中的细菌光反应的底物应该是H2O,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若要通过实验验证上述结论,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法进一步研究。
(3)该人工光合系统的光合作用效率高于大部分高等绿色植物的,从对光能的利用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已知该人工光合系统中将热醋穆尔氏菌和Au纳米团簇结合形成Au-细菌进行CO2的固定、还原,过程如图2所示。已知WLP通路是一种古老的碳固定通路,是Au纳米团簇。该细菌中的生命活动相当于光合作用的_______过程,该细菌相当于叶肉细胞中的_______(填具体场所)。
2024-04-23更新 | 1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