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发酵工程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 无菌技术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7 题号:17246863
苯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于酚醛树脂、炼油、焦碳、染料等的生产中,并成为这些工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水溶液中的苯酚可被皮肤吸收而引起中毒,含酚废水可使水中生物大量死亡。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作为废水处理的主体,是 有毒物质分解转化的主要执行者。回答下列问题:
(1)欲选出高效分解苯酚的菌株,应从_______中取样,接着在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选择培养,目的是_______。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时,应采 用_______法。
(2)某同学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高效分解苯酚的菌株进行计数,其原理是_______
(3)在3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3的稀释液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分别为:108、114和120,因此可得出1mL初始菌液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个。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为了区分活菌和死菌可采用台盼蓝染色,对活菌计数时应选择 视野中_______的细胞进行计数。
(4)分解苯酚的关键酶是苯酚羟化酶。苯酚羟化酶经分离纯化,可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该方法可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_______。生产上常常把苯酚羟化酶固定化后使用,研究发现不能用同一种技术来固定化苯酚羟化酶和其它所有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醪糟是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的民间传统食品。在醪糟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甜酒曲中的好氧霉菌、酵母菌和乳酸菌。醪糟的生产流程如下:糯米的选择→淘洗→浸泡→蒸饭→冷却→拌甜酒曲→发酵→煮沸→保存。回答下列问题:
(1)霉菌产生的______能将糯米中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等,使醪糟具有甜味;酵母菌使醪糟产生酒味的化学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乳酸菌是______(填“真核”或“原核”)生物,其发酵产物是醪糟酸味的主要来源。
(2)拌入甜酒曲之前,需将蒸熟的糯米进行冷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发酵前期应保证氧气的供应,使______大量繁殖;后期应减少空气进入或隔绝空气,有利于______
(3)发酵好的醪糟煮沸后,可转移到灭菌玻璃瓶中密封保存,密封之前应对瓶口进行______灭菌,防止瓶口被污染。
2022-08-30更新 | 4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测定水样是否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常用滤膜法测定大肠杆菌的数目。流程如图所示,滤膜法的大致流程:用滤膜过滤待测水样→水样中的细菌留在滤膜上→将滤膜转移到伊红美蓝的培养基(EMB培养基)上培养→统计菌落数目。据图回答问题:

(1)过滤待测水样需要用到滤杯、滤膜和滤瓶,其中需要进行灭菌处理的是________。与过滤有关的操作都要在________________进行。
(2)将完成过滤之后的滤膜紧贴在EMB培养基上,这属于微生物培养中的________操作,从物理状态角度分析,EMB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某同学尝试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测定,无菌操作下将10ml待测水样加入到90ml无菌水中,稀释后的菌液通过滤膜法测得EMB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平均为124,黑色菌落数平均为31,则推测1升待测水样中的大肠杆菌数目为________个。
(4)该同学进一步思考,利用滤膜法也可能用于测定待测水样中其他微生物的数目。他取了两份水样,一份待测水样来自变酸的果酒,从中检测到两种微生物,它们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另一份来自昌源河,若要通过测量蓝藻的数目来研究水华,应更换上述过滤装置中的滤膜,为了减少细菌的干扰,应选择孔径________(填“更小”或“不变”或“更大”)的滤膜。
2020-04-07更新 | 6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__________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然后,将 1mL 水样稀释 1000 倍,在 3 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 0.1mL 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 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 39、38 和 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__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示意图 A 和 B 中,_______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另一小组同学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刚果红

培养基甲

培养基乙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乙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2022-11-16更新 | 2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