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酶与ATP > > 酶促反应的因素及实验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 题号:17391982
已知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60 ℃,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在35 ℃和45 ℃两个温度条件下分别设置了7支试管,每支试管中均加入4 mL淀粉溶液(淀粉的初始含量为y0 g),然后加入pH缓冲液,设置pH分别为1.0、3.0、5.0、7.0、9.0、11.0、13.0,再加入2 mL α-淀粉酶溶液,反应3 min后迅速在每支试管中同时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测定每支试管中的淀粉的剩余量,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3 min后迅速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同学认为反应时间过长或加入的淀粉量少都可能导致实验失败,其依据是酶的催化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分析图中数据可知,实线部分表示在温度为________条件下测定的结果;使α-淀粉酶完全失活的pH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同学在某pH条件下测定淀粉的剩余量为y1 g,则用淀粉的消耗速率表示该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率为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材料和试剂:纤维素悬浮液、pH7.5的缓冲液、蒸馏水、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斐林试剂。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1、2、3、4。向四支试管均加入0.2ml pH7.5的缓冲液、0.3ml纤维素悬浮液。向1试管中_____________,向2、3、4三支试管均加入1.4ml蒸馏水以及分别加入0.1ml的微生物A提取液、微生物B提取液、微生物C提取液。
(2)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号试管。
(3)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斐林试剂,摇匀后,进行_______________处理。观察比较4支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①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②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③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
实验处理微生物A提取物微生物B提取物微生物C提取物
颜色深浅程度++++++

(4)上述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
2020-12-05更新 | 131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下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试验结果。

据图回答:
(1)该实验结果显示桃果实成熟后硬度降低,其硬度降低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_降解有关,其降解与_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
(2)
A.B品种中耐贮运的品种是__________。
(3)采摘后若要促使果实提前成熟,可选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773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回答有关生物学实验的问题:
(1)马铃薯在发芽过程中________酶的含量(活性)增高,促使淀粉水解。将其水解产物制成匀浆,可与__________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
(2)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使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但细胞中的酚氧化酶与酚类物质在细胞中是分隔开的,是因为真核细胞内具有______系统。
(3)把含有酚氧化酶的提取液作如下表的处理,完成下列问题。

步骤

试管

①酚氧化酶提取液的处理

②加入缓冲液

③加入酚类底物

实验后的颜色

A

不作处理

2mL

2mL

褐色

B

加入蛋白酶,10分钟

2mL

2mL

无色

C

加入无色强酸,10分钟

2mL

2mL

?


推测实验后,试管C中的颜色是______。试管A、C对照,你能提出什么结论?_________:试管A、B对照,说明酚氧化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
2021-01-15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