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6 题号:17572013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1)取长势一致、无病害的青桐木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个组,分别置于以下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

实验条件

叶绿素a(mg/cm2

叶绿素b(mg/cm2

最大净光合速率(mmolCO2/m2·s)

正常光照,正常供水

1.8×10-2

0.4×10-2

1.9×10-2

弱光照,正常供水

1.7×10-2

0.4×10-2

0.7×10-2

弱光照,减少供水

2.5×10-2

0.7×10-2

0.9×10-2


①干旱土壤中的作物光合作用弱的原因之一是缺少水分导致气孔导度下降,从而直接影响的______________合成。
②与乙组相比,丙组最大净光合速率大,导致该差异的内因是丙组幼苗叶片中________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当处于弱光的冬春季时,若要提高青桐木幼苗光合作用强度,可适当______________
③图示青桐木叶肉细胞中的部分代谢途径。图中TP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合成蔗糖。淀粉运出叶绿体时先水解成TP或葡萄糖,后者通过叶绿体膜上的载体(GR)运送到细胞质基质与__________结合形成成蔗糖,运出叶肉细胞。
(2)为了选择适宜栽种的作物品种,研究人员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3个品种S1、S2、S3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结果如图1和图2。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在图1所示条件下,品种S1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呼吸速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适宜在果树林下套种的品种和最适应较高光强的品种分别是_______
(3)科学家研究小麦2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cd段位置不断上移
B.a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
D.外界条件均适宜时,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有关
(4)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图4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的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
B.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
C.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D.光照强度高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某学生兴趣小组选用植物叶圆片用真空渗水法探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中使用不同功率(W)的灯泡来控制光照强度,实验方案如下:

组别

实验条件

观测指标

温度(℃)

光照强度(W)

NaHCO3浓度(%)

1

10

40

1

2

10

80

1

3

?

80

1

4

25

80

2

5

15

60

0

(5)本实验的观测指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小组同学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两次实验数据有差异,此时要使实验数据更科学可信,应如何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探究CO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应将第3组的温度控制为____________℃。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如果实验室只有一种功率的台灯,如何设置不同的光照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有关光合作用过程及实验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传递给NADP+的高能电子由叶绿素a释放
②CO2不参与光反应阶段,只参与暗反应阶段
③用真空渗水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取材时最好避开大叶脉
④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实验中,采用真空渗水法可测量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量
⑤第5组溶液中无NaHCO3,叶肉细胞无法存活,因而没有氧气产生
(8)若某植物的光合速率刚达到饱和时,对应的光强是20klx。若光强从30klx到20klx,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则单位时间内光反应终产物量(       )。
A.随之减小B.随之增加C.基本不变D.不能确定
(9)光合作用的原理常被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当田间小麦种植密度过大时,产量不增反降,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玉米幼苗在春季遇连续低温天气会减产。为了研究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是低温伤害植物的一种表现,损伤程度可通过检测叶片的电导率进行分析(叶片的损伤程度越高电导率越高)。科研人员选择低温敏感型和耐受型两个玉米品种进行不同低温与不同时间胁迫处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同一品种玉米的细胞膜损伤程度与温度呈____(填“正”或“负”)相关,与处理时间呈____(填“正”或“负”)相关。两个玉米品种中,低温耐受型玉米品种是____
(2)玉米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POD)能清除膜脂过氧化产生的过氧化氢,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减轻膜脂过氧化的程度。该酶有利于玉米幼苗抵御低温胁迫,使低温耐受型玉米幼苗保持相对稳定的净光合速率。推测低温耐受型玉米在一定程度上能抵御低温胁迫的原因可能是____(答出两点)。
(3)聚糠萘合剂(PKN)是一种抗冷调节剂。科研人员以玉米幼苗叶片为实验材料,探究了低温胁迫下PKN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胁迫天数

叶绿素含量(mg·g-1

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气孔导度(mmol·m-2·s-1

PKN组

清水组

PKN组

清水组

PKN组

清水组

0

0.55

0.56

8.91

8.06

40.58

36.78

1

0.49

0.50

7.92

6.89

34.45

30.56

3

0.42

0.33

5.75

4.17

18.67

13.67

5

0.37

0.26

4.38

2.81

11.56

4.32

①分离玉米叶片中的光合色素时可利用____法,其中叶绿素分布在从上往下数第____条色素带。
②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PKN组和清水组净光合速率均减小,分析表中数据,推测其原因是____
③某同学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提出以下观点,你认为错误的是____
A.低温胁迫下,玉米叶片中自由水含量/结合水含量的值增大
B.培养液中N的含量可能影响PKN的作用效果
C.清水组胁迫第5天时的叶片干重低于胁迫前
2024-05-21更新 | 181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科研人员研究了LED补光条件下小白菜的光合特性,设置了白光(W,对照)、白光:红光=4:1(WR)、白光:蓝光=4:1(WB)、白光:蓝光:红光=3:1:1(WRB)和白光:绿光=4:1(WG)5个光配方,光照强度均调节为(250±10)μ·molm2·s1。相关指标及光合速率如表,请分析并回答:
表补光对小白菜叶片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处理

叶绿素a含量mg·g1

叶绿素b含量mg·g1

叶绿素(a+b)含量mg·g1

叶绿素a/b值

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RuBP羧化酶活性IU·L1

W(对照)

1.0

0.347

1.34

2.88

4.41

273

WB

1.34

0.448

1.79

2.99

7.35

298

WRB

1.5

0.499

2.11

3.00

9.28

336

WR

1.32

0.447

1.76

2.95

7.18

311

WG

1.33

0.457

1.79

2.91

4.43


注:RuBP羧化酶为催化二氧化碳与RuBP结合的酶。
(1)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产物有__________;叶绿体中NAD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对叶绿素a进行可见光范围(400~700 nm)内的吸收光谱分析,则将出现的吸收峰有________处。据表可得,补光对叶绿素a的增加比重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对叶绿素b的增加比重。
(3)综合分析可得,表中的“?”最可能接近__________(处理组)的值,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019-09-30更新 | 15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所做的实验。
容器植物部位光质温度(℃)O2增加量(mL/8小时)
1天竺葵22120
2天竺葵2215
3天竺葵22—10
4紫罗兰2280
5紫罗兰2210

据图表可知,探究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要比较不同的植物部位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应选择的容器标号是_________

(2)将某植物置于CO2浓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温度分别保持在5℃、15℃、25℃和35℃下,改变光照强度,测定CO2的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①A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此时A点的大小主要受_________的影响。
②当光强度大于8时,25℃与15℃条件下有机物的合成速率分别为M1、M2,结果应为M1_____ M2(填“>”、“<”或“=”)。
③在35℃条件下如果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期为1时,植物能否正常生长?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土壤中镁含量减少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光合作用减弱。
2016-11-26更新 | 10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