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分离定律 >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01 题号:17874450
某植株(雌雄同株)的花单瓣与重瓣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单瓣对重瓣为显性。该植株野生型开白花,经太空育种,出现了紫花突变体H;花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分别对野生型植株和突变体H的花色基因进行扩增并电泳,结果如图。现将甲、乙两植株杂交得F₁,F₁自交,F₂表型为单瓣白花:单瓣紫花:重瓣白花:重瓣紫花=99:33:165:55。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紫花基因是白花基因发生了碱基的______(填“增添”、“缺失”或“替换”)而成,且突变体H为______(填“纯合体”或“杂合体”)。
(2)为验证紫花为隐性性状,可选______作为亲本杂交,若______,则紫花为隐性。
(3)甲、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若F₂自由交配得F₃,则F₃中重瓣白花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
(4)某科研团队又培育出一紫花突变体N。假设每个突变体只有一种隐性突变,不考虑其他突变及交叉互换。某科研小组欲探究H、N紫花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三种可能性,设计下列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分析,请你进行完善。
选用______做亲本进行杂交。
a.若F1表现型均为______,则结论是____________
b.______。c.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研究者在一个果蝇纯系(全为纯合子)中发现了几只紫眼果蝇β(雌蝇、雄蝇都有),而它的兄弟姐妹都是红眼。
(1)让β与____________眼果蝇杂交,发现____________,F1果蝇均表现为红眼,并且由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果蝇眼色出现3:1的分离比,由此判断紫眼为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____________性突变。
(2)果蝇共有3对常染色体,编号为Ⅱ、Ⅲ、Ⅳ。红眼果蝇γ的4种突变性状分别由一种显性突变基因控制,并且突变基因纯合的胚胎不活,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突变基因位点之间不发生交换。


①果蝇γ的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代成体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表明果蝇γ以____________形式连续遗传。
②进行杂交“♀β×♂γ”,子代果蝇中紫眼个体和红眼个体的比例为1:1,表明γ携带红眼基因,同时携带紫眼基因或携带____________基因。同时发现,子代果蝇中所有正常刚毛、钝圆平衡棒的个体都是紫眼,所有短刚毛、正常平衡棒的个体都是红眼,并且正常翅脉、卷曲翅、紫眼:正常翅脉、卷曲翅、红眼:多翅脉、正常翅型、紫眼:多翅脉、正常翅型、红眼为____________,所以判断紫眼基因定位于____________号染色体上。
(3)研究者推测紫眼基因是红眼基因的突变基因,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红眼基因转给β,发现其眼色由紫色恢复为红色,通过与____________两种果蝇的眼色对比,可以进一步确定上述推测。
(4)分别提取β和红眼果蝇的总RNA,通过PCR技术,依次完成逆转录和____________过程后,比较获得的cDNA长度,发现β的cDNA比红眼果蝇的多了45对脱氧核苷酸,推测紫眼基因的单个表达产物会比红眼基因的多____________个氨基酸。
2018-07-02更新 | 37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普通番茄细胞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控制细胞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该酶能破坏细胞壁,使番茄软化,不耐贮藏。科学家将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导入番茄细胞,培育出了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转基因番茄。如图为操作流程图,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中的目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________________及人工合成法。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需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涉及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中,转基因番茄细胞中的信息传递过程,分析转基因番茄抗软化的原因____________
(5)若将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番茄植株自交,F1中抗软化与不抗软化的植株数量比为3:1,则可推测目的基因整合到了___________
A.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                 B.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C.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D.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上
2020-03-23更新 | 20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水稻为雌雄同株的植物,含有12对同源染色体。我国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把野生稻(D)染色体上的耐缺氮基因D导入栽培稻(H)的染色体上。现选育出了L7和L12两个水稻新品系,分别代表仅在7号染色体和12号染色体的一对染色体上都导入了耐缺氮基因D,分别记为SD、TD,没有导入耐缺氮基因D记为SH和TH。现将两个新品系分别与栽培稻(H)杂交,利用分子检测技术对实验一亲本及部分F2的SD/SH基因进行检测,对实验二亲本及部分F2的TD/TH基因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以带型表示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分子检测技术对实验亲本及部分F2的基因进行检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F2中对应带型α的个体基因型为________
(3)实验二F2中产生带型Ⅰ:Ⅱ:Ⅲ的个体数量分别为108、120和12,进一步研究发现,F1的雌配子均正常,但部分花粉无活性。已知只有一种基因型的花粉异常,推测无活性的花粉带有________(填“TD”或“TH”)基因,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____
(4)若将L7和L12品系杂交,获得F1植株再自交,然后对所有F2植株进行基因检测。由上述实验结果推测可知,选取________带型的植株,可获得同时带有来自耐缺氮基因D的7号和12号染色体片段的纯合品系。利用该纯合品系和栽培稻(H)杂交得到F1,若F1产生的无活性花粉所占比例与实验二的结果相同,雌配子均正常,则F2中与该纯合品系基因型不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022-07-07更新 | 2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