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9 题号:17878915
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某研究小组对某林地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大多数种群的繁殖都要延续一段时间并且有世代重叠现象(种群中存在不同年龄的个体)。下图甲为种群数量变化的3种模型,图乙为猎物种群和捕食者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某草原老鼠种群数量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用样方法调查草原黑麦草的种群数量,该方法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当瞬时增长率(r)为0时,种群数量变化可描述为_________。种群模型①对应图乙猎物种群的时间段是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若捕食者表示林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为了防止蝗灾爆发,可通过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种群的_______,由此降低种群的________,从而有效防止蝗灾。若猎物是植物,该林地生态系统中,植物对动物的作用是_________
(4)调查发现高频度级中的一种植物不是优势种,则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和分布范围的特点____________
(5)随着时间的推移,此林地可能会演替为森林,群落内物种丰富度逐渐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布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
(6)群落演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_____。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_____营养级。
(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_____。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_____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结构。
(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特征的有_____
①性别比例②迁入率③互利共生④物种丰富度⑤种群密度
(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6)假设蜘蛛所获得的能量中,1/3来自跳虫,2/3来自蝗虫。若蜘蛛的同化量增加a,至少需要消耗草的同化量为b,则a和b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________
(7)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少,就不能充分利用牧草所能提供的能量;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就会造成草原的退化,这说明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7-02更新 | 10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艾溪湖湿地公园是南昌市一块典型城市天然湿地,位于高新开发区艾溪湖东岸,占地2500余亩,北起城东一路、南至北京东路、东起长堤路、西至艾溪湖东堤,与4.5平方公里艾溪湖相邻。
(1)从群落的空间结构分析,该湿地公园的河流、沼泽和环湖森林等环境中分布的各种生物构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2)某调查小组对艾溪湖湿地公园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调查。
①下图某高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艾溪湖湿地公园5月份的虎纹蛙数量调查结果,只根据该图预测:未来一段时间该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属于__________型。

②下表为艾溪湖湿地公园中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J·cm2·a-1)。

能量类型

生物类型

呼吸散失

流入下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

X

人工输入的有机物

第一营养级

46

18

99

7

0

第二营养级

7.7

Y

11

1.3

6

第三营养级

6.3

0.7

5.1

0.9

9

第四营养级

1

0.2

1

0.5

2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J·cm2·a-1,X是指__________的能量,第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023-04-27更新 | 15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请根据下图所示的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种群数量增长的坐标曲线图是根据调查结果建立的_______模型,图中曲线_______符合蓝细菌爆发时某湖泊中蓝细菌的增长曲线。在非理想状态下,某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点后,种群的增长速率基本为0。
(2)影响某种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决定该种群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曲线Ⅱ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后,鼠的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_。在调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______________法,得到的结果是N只/km2,鼠的记忆力较强,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_________(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2023-07-09更新 | 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