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2 题号:17989267
近年来我国南部平原地区大型食肉动物的数量减少了90%以上,生活在密林地带的植食性动物薮羚开始冒险进入开阔的平原地区。为探究大型食肉动物的消失给薮羚的行为和其他生物带来的影响,科研人员展开了系列研究。

(1)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划分,薮羚属于__________,研究过程中通常用______法调查薮羚的种群密度。
(2)研究者分别在密林和平原通过播放食肉动物叫声模拟捕食者的存在作为实验组,同时设立对照组。随后利用GPS测定了实验前后48小时内薮羚与声源间的距离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说明食肉动物能够影响薮羚的分布,作出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薮羚食物组成,结果如图2。结合图1图2的数据,分析薮羚从密林迁移到平原的原因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4)薮羚迁入平原后,某杂食性动物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2调整为1:5,理论上讲,该生态系统供养的该杂食性动物数量约是原来的___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20%算)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我国东北虎豹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食物网是由灌草层植物、食草动物和以东北虎豹为代表的食肉动物共同组成,研究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保护东北虎、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虎、东北豹数量极少,生活环境隐蔽复杂,很难捕获,在调查其种群数量时,一般不采用_____法。
(2)东北虎、豹均偏好捕食梅花鹿,东北豹主要活动在高海拔和山脊区域,白天活动较多,东北虎主要活动在低海拔林间,夜间和晨昏时间段活动较多,说明东北虎和东北豹在_____上出现了生态位分化。这有利于_____东北虎、豹之间的竞争强度,从而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两者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的现象,称为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梅花鹿同化的能量除了传递给东北虎、豹等下一营养级外,还有_____等去向。从能量流动特点分析,梅花鹿比东北虎、豹具有更大生存优势的原因是_____
(4)根据梅花鹿的食性将灌草层植物分为四大类:嫩枝叶、禾莎草、杂草和蕨类。下图为四类植物在郁闭林和开阔地两个生境中的生物积累量调查结果。研究人员由此提出“在公园内应保留一定的开阔地生境”的建议。据图分析支持这一建议的理由是_____
2023-02-11更新 | 23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下列各题。

(1)如图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由_______固定的太阳能,图中A代表______
(2)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有____________(J/cm2·a)传递到肉食性动物体内。
(3)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__法。
(4)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______
(5)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功能。
2019-02-24更新 | 106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朱鹮有“东方宝石”之称,曾一度濒临灭绝。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我国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2016年的2200多只。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没有天敌的理想条件下,朱鹮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型。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对朱鹮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调查该区域内朱鹊和红腹锦鸡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表:

捕获总鸟数

朱鹮

红腹锦鸡

第一次捕捉

100

46(捕获后放生)

43(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102

42(其中6只标记)

36(其中9只标记)


该区域朱鹮大约有__________只,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会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某种细菌寄生在朱鹮体内,科研工作者发现该种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若该细菌初始数量为N0个,则3小时后该细菌数量用数学模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12-13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