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基因工程 >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 目的基因的获取 > PCR扩增的原理与过程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66 题号:18190670
新冠疫情的快速控制,离不开我国政府的科学决策和对新冠病毒(一种RNA病毒)的快速检测能力。荧光定量PCR可定量检测样本中DNA含量,其原理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引物的同时,加入与某条模板链互补的荧光探针,当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催化子链延伸至探针处会水解探针并生成荧光分子,即DNA每扩增一次,就有一个荧光分子生成(如图),荧光监测系统随时接收荧光信号变化。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次数称为循环阈值(Ct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内DNA复制的引物种类与PCR所用引物种类相同
B.一个初始DNA分子经过4次循环后,得到6个等长的DNA分子
C.Ct值越大,被检测样本中病毒数目越多,对被检测者的危害性越大
D.最终监测的荧光强度与起始时反应管内样本DNA的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T-DNA片段插入到A基因中导致A基因突变,可获得突变体。为获知T-DNA插入位置,可用PCR技术进行扩增,应从下图选择的引物组合是(  )
A.引物Ⅰ与引物ⅡB.引物Ⅰ与引物Ⅲ
C.引物Ⅱ与引物ⅣD.引物Ⅲ与引物Ⅳ
2021-07-14更新 | 453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2】“X基因”是DNA分子上一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若要用PCR技术特异性地扩增“X基因”,需在PCR反应中加入两种引物,两种引物及其与模板链的结合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所示为循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DNA分子,至少经过几次循环才会出现第⑤种DNA分子(       
A.2次B.5次C.3次D.4次
2022-07-04更新 | 117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3】荧光定量PCR技术可定量检测样本中某种DNA含量,其原理是在PCR体系中每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与某条模板链互补的荧光探针,当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催化子链延伸至探针处时,会水解探针,使荧光监测系统接荧光探针收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次,就有一个荧光分子生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引物与探针均具特异性,与模板结合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反应最终的荧光强度与起始状态模板DNA含量呈正相关
C.若用cDNA作模板,上述技术也可检测某基因的转录水平
D.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催化DNA的合成总是从子链的3’端向5’端延伸的
2024-03-27更新 | 3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