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分离定律 >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80 题号:18435293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悠久的培育历史。其中杂交育种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常规方法。
(1)杂交育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_____
(2)小麦具有两性花,可自花或异花受粉。因人工去雄在杂交育种实际生产上不具备可操作性。兴趣小组用小麦雄性不育突变株(雄蕊异常,肉眼可辨)与纯种品系A、品系B进行了如表所示的杂交实验。
PF1F2Fn
杂交1雄性不育株×品系A育性正常(F1)3育性正常:1雄性不育
杂交2雄性不育株×品系B雄性不育(F1×品系B→)1育性正常:1雄性不育[F2雄性不育]
1育性正常:1雄性不育

①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理由_____
②小麦的育性性状由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C1、C2、C3决定的。品系A、品系B、雄性不育株的基因型分别为C1C1、C2C2、C3C3根据上述杂交实验推测:C1、C2、C3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
(3)兴趣小组想利用上述基因之间的关系制备兼具品系A,B优良性状的小麦种子。将杂交2中所得到的Fn与品系A间行种植,从植株Fn上收获种子,但这些种子种植后发现并未达到预期的结果,其原因是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亚洲瓢虫的鞘翅呈现色彩丰富的斑点,鞘翅的黑缘型、均色型和黄底型分别由SASA、SESE和ss控制。为研究鞘翅色彩的遗传特点,用三组亚洲瓢虫进行杂交试验,F1自由交配得F2,其结果如下表:
杂交
组合
亲本子一代子二代
均色型×黄底型新类型一均色型:新类型一:黄底型 = 1:2:1
黑缘型×黄底型新类型二黑缘型:新类型二:黄底型 = 1:2:1
新类型一×新类型二黄底型:新类型一:新类型二:新类型三 = 1:1:1:1

(1)欲确定子一代新类型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需对其进行____________
(2)已知控制鞘翅的色彩斑点的基因均由s基因突变而来,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的特点。若只考虑鞘翅的色彩斑点由SA、S和 s基因决定,则与之相关的瓢虫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种,表现型有___种。          
(3)根据甲、乙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分析,子一代全为新类型,子二代出现图中不同表现型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分离。
(4)丙组的子一代进行自由交配,在子二代中出现新类型的概率为__________。欲测定新类型三的基因型,可将其与表现型为______瓢虫测交,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则新类型三为杂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这个过程______
2020-07-05更新 | 81次组卷
【推荐2】雄性不育品系在水稻(2N=24)杂交育种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对水稻2号染色体上的TMS5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可以快速选育水稻的不育品系。CRISPR/Cas9基因编辑复合体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育种过程中应先依据TMS5基因的特定核苷酸序列设计______用以精准识别目的基因,然后构建CRISPR/Cas9-TMS5基因编辑载识别序列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水稻的愈伤组织,培养后可通过______技术初步筛选出阳性转基因植株(T0代)。与传统的诱变育种相比,运用该技术进行育种最明显的优势是______
(2)从T0代阳性植株中筛选出一个单一位点插入了碱基T的植株(记为tms5),该植株没有表现出雄性不育特征,但其自交后代(T1代)出现了部分雄性不育植株,检测发现此自交过程中并未产生新的突变,试解释T1代出现雄性不育植株的原因: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此雄性不育性状为温敏型,即28℃培养时表现为雄性不育,但22 ℃培养时表现为可育。若在28℃条件下,将T₁代的雄性不育植株与野生型进行杂交,收获______植株上的种子,并在28 ℃条件下种植,可发现后代的表型为______(填“均为雄性可育”或“均为雄性不育”或“雄性可育和雄性不育”)。
(4)另一组研究人员培育出了雄性不育隐性突变体水稻植株X,同样具有在28 ℃时表现出雄性不育,22 ℃表现为可育的特征。现欲探究该性状是否也是由于TMS5基因突变导致,请利用上述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进行探究,写出你的实验思路_______
2024-01-25更新 | 35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研究表明,正常女性细胞核内两条X染色体中,只有1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女性杂合子中有5%的个体会患病,图1为某患者家族遗传系谱图。利用图中四位女性细胞中与此病有关的基因片段经能识别特定碱基序列的酶进行切割(如图2),产物的电泳结果如图3所示。

(1)可在怀孕早期取羊水中的胎儿细胞,使用 _____ 对巴氏小体进行染色制片后,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若在细胞内观察到巴氏小体,说明胎儿是_____(男孩/女孩)。
(2)Ⅱ-3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 ,患ALD的原因 _____。ALD可造成脑白质功能不可逆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遗传咨询和_____对该病进行监测和预防。
(3)a基因比A基因多一个酶切位点是因为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由图3可知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_____(310bp/217bp/118bp/93bp)DNA片段中。
(4)若Ⅱ-1和一个基因型与Ⅱ-4相同的女性婚配,后代患ALD的概率 _____
(5)目前关于X染色体的失活存在两种观点:
观点一:机体优先失活携带突变基因的X染色体
观点二: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随机失活;
①临床上发现一例有巴氏小体的男性患者,其父母均表现正常,若符合观点一,则产生该男患者的原因是其_____(填“父亲”或“母亲”)的减数第_____次分裂异常,产生了异常配子(注: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
②女性携带者中的一部分出现与男性患者一样严重的病症,另一部分则完全无病症,这符合观点_____
2022-05-14更新 | 4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