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发酵工程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 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1 题号:19094168
富集培养是微生物学中的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主要是利用不同微生物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环境条件,使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数量大大增加。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④过程所用的培养基均属于_____培养基。
(2)若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_____;振荡培养的另一个目的是_____
(3)培养基灭菌后待平板凝固后,应倒置放在超净台上,目的是_____。设置⑥的目的是_____
(4)⑤→⑥采用单细胞挑取法,将所选菌种接种到⑥的培养基中,在此操作过程中如何防止杂菌污染(至少写出两点)。_____
(5)若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统计“目的菌”的数量,以一个大方格(体积为0.1 mm3)有25个中方格的计数板为例进行计算,设五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B,菌液稀释倍数为C,那么原菌液的菌群密度为_____个/mL。
(6)实验结束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以免_____

相似题推荐

【推荐1】下图所示为分离某种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不同稀释倍数的土壤稀释液各0.1mL,分别涂布于全营养LB固体培养基、尿素固体培养基上,其中全营养LB固体培养基是__________(填“实验组”或“对照组”),将实验组和对照组37℃恒温培养24~48h,平板放入培养箱中培养时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倒置,原因是__________
(2)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有两种,但只有该实验用的__________法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运用该方法计数的结果往往与实际有偏差,其原因是__________
(3)鉴别培养基中是否存在尿素分解菌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如果有尿素分解菌存在,则培养基中该菌落的周围会出现红色。现发现有些菌落周围的培养基没有变化,试分析这些菌落产生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024-04-03更新 | 5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医用外科口罩为一次性使用口罩,多次使用的口罩可能会受到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科研人员用不同方式对使用过的医用口罩进行消毒,并检测效果,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相同环境下使用过相同时间的口罩再用等量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处理;
第二步:采用不同的方式对污染后的口罩进行处理(见下表);
第三步:配置营养琼脂培养基(牛肉膏1g,酵母膏2g,蛋白胨5g,氯化钠5g,琼脂15g,加水定容至1000mL),并进行灭菌;
第四步:对每种方式处理后的口罩各称取10g,剪碎后分别加入200mL已灭菌的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充分混匀后静置,取上清液作为检测液。取检测液1mL接种至培养皿,然后将等量冷却至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内,使检测液和培养基混合均匀。
第五步:适宜环境中培养一定时间后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并求平均值。
消毒效果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消毒方式

计算每克口罩菌数(个/g)

金黄色葡萄球菌

紫外线照射双面各30min

<20

未检出

75%酒精浸泡30min

<20

未检出

家庭汽蒸(水沸后蒸10min)

<20

未检出

75%酒精均匀喷洒正反面

<20

检出

56℃干热30min(电热鼓风干燥箱)

20

检出

对照(不做处理)

1008

检出


回答下列问题。
(1)营养琼脂培养基提供的主要营养有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
(2)第四步的操作需要在____________旁进行,该步骤中的接种方法类似于______________。若经过计算每克口罩菌数为20个,则统计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约为_____________个(保留整数)。可以根据_____________初步鉴定平板上的某菌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3)与灭菌相比,上述消毒方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若需要重复利用口罩,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用的消毒方法有_____________
2023-03-21更新 | 114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的钠盐,目前主要利用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为了提高谷氨酸产量,科研人员不断优化培养条件,以获得最佳发酵工艺。回答下列问题:
(1)纯种菌株的获取:采集5cm深的土壤样品,与适量的无菌水充分混合形成______,采用______法将菌液接种到细菌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通过观察菌落形态,从平板上挑取生长较好的谷氨酸棒杆菌的______,转入培养基临时保存。
(2)菌株的培养:将斜面培养基上保存的谷氨酸棒杆菌接种到______培养基中,32℃摇床培养,以达到______菌株的目的。每隔一段时间利用______,在显微镜下计算样品中谷氨酸棒杆菌的数量,了解菌株的生长周期,并通过初筛、复筛,确定谷氨酸棒杆菌菌株具有高产谷氨酸的能力。
(3)发酵条件的优化:在基础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科研人员利用不同碳源种类(葡萄糖、蔗糖)、无机氮源种类(尿素、硝酸钾)、初始pH(5.5、6.0、6.5、7.0、7.5、8.0、8.5)探究谷氨酸棒杆菌产生谷氨酸量的联合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
   
根据实验结果,选择______组合获得的谷氨酸产量最高,这可作为最优发酵条件。此外,温度对发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原因是______(写出2点即可)。
(4)谷氨酸棒杆菌的发酵:为了满足工业大规模发酵的需要,往往在接种发酵之前,对菌种进行______。根据菌株的生长周期及发酵进程,需要及时向发酵罐内添加______,满足谷氨酸棒杆菌的生长需求,以提高谷氨酸产量。发酵90小时后,发酵罐内的谷氨酸浓度不再增加,可停止发酵。因此,合适的发酵周期是______小时。
(5)谷氨酸的获得:发酵结束后,需对发酵液的产物进行分离、______,获得的谷氨酸需要进行质量检查,进一步加工合格后才能成为产品。
2023-06-23更新 | 2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