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基因突变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9 题号:19691421
已知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MMNn,该动物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基因组成为MmN的配子,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此配子形成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该配子的形成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
②该配子的形成与减数分裂Ⅰ时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有关
③该配子的形成与减数分裂Ⅰ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有关
④该配子的形成与减数分裂Ⅱ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有关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1】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其DNA分子是一个有部分单链区的环状双链DNA.如图所示为乙肝病毒在肝脏细胞中的增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引起乙肝病毒的变异
B.②过程在生物学上叫转录,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和解旋酶
C.③过程在生物学上叫翻译,需要在核糖体上完成
D.④过程与①过程相比,其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T­A
2022-08-21更新 | 68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2】有研究小组利用某种化学诱变剂进行小麦育种。该诱变剂能使DNA分子中的碱基G发生烷基化后与碱基T配对。用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小麦种子后,获得叶绿素酶(叶绿素酶能促进叶绿素的降解)基因突变的植株甲(叶绿素含量相当于野生型小麦的58%)和植株乙(叶绿素含量相当于野生型小麦的29%)。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中获得植株甲和乙,可说明诱变剂引起的基因突变是随机的
B.植株甲、乙的叶绿素含量都降低,说明其叶绿素酶的活性都比野生型小麦的低
C.若植株乙自交子代中出现野生型小麦,则可说明野生型小麦的高叶绿素含量为隐性性状
D.经诱变剂处理后,叶绿素酶基因在第三次复制时才会出现A-T替换成G-C的现象
2022-04-21更新 | 52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3】普通虎的体色一般是黄底黑纹,但也有白底黑纹的白虎。与普通虎相比,白虎的一个色素基因发生突变,抑制其背景毛色色素的合成,但不影响条纹部分黑色素的另一条合成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基因只控制一种性状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B.基因突变后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位置均不发生改变
C.含有该突变基因的白虎与普通虎杂交,控制底色的基因发生了基因重组
D.白虎的出现与白兔、人类白化病的发生机理基本相似,不合成任何的色素
2022-12-16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