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发酵工程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 培养基的成分及其功能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8 题号:21309275
研究发现,黄粉虫可以塑料(主要成分为聚苯乙烯,简称PS)为食,研究人员从其肠道内分离出了能够降解PS的细菌,为解决全球白色污染提供了解决方案。某研究小组尝试在实验室分离纯化能高效降解PS的细菌(目的菌),并提取检测相关降解酶的活力,其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Ⅰ号培养基:水、无机盐、氮源、物质X
Ⅱ号培养基;水、无机盐、氮源、物质X、物质Y
(1)物质X和物质Y分别是____________
(2)除了图中所示方法外,还可以通过______法在Ⅱ号培养基上纯化降解PS塑料的微生物菌群,可根据菌落的______(填出两点)特征挑选出特定的再进行发酵培养。
(3)为测定PS降解酶降解塑料的能力,需要先将该酶分离出来,常用凝胶色谱法,凝胶色谱法分离PS降解酶的基本过程:样品加入后进行洗脱,而后收集PS降解酶。最后收集到的蛋白质样品与刚洗脱时收集到的蛋白质相比,分子质量较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
(4)研究人员还进一步探究了PS降解酶固定化后的热稳定性变化。将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置于60℃水浴中,每20min测定其活力一次。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PS降解酶固定后热稳定性提高,依据是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稻黄单胞菌引起的,病原细菌通过水稻叶片的气孔或者伤口入侵水稻,定殖于水稻叶片的薄壁组织细胞间并扩展形成条状病斑,可导致水稻叶片枯死,给粮食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实验小组通过平板实验研究了4株生防菌株的抑菌活性,实验过程中用的培养基及其成分如下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NA培养基:蛋白胨10g,牛肉粉3g,氯化钠5g,琼脂15g,蒸馏水1000mL,pH=7.0
KB 培养基:蛋白胨20g,K2HPO41.5 g,MgSO4•H2O 1.5 g,甘油10ml,pH=7.0,蒸馏水1000mL
(1)实验室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倒平板。培养基中的蛋白胨能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碳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对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为______________
(2)实验小组为了制备含病原菌的平板,应先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接种到_______________(填“NA”或“KB”)培养基中,再振荡培养48h,其最终目的是______________;再将病菌悬浮液和_______________(填“NA”或“KB”)培养基混合均匀后制成含病原菌的平板。
(3)为了研究生防菌株的抑菌活性,实验小组在含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琼脂培养基上放上无底的小杯(常称牛津杯,如图所示),再向杯内灌入_______________,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杯子周围形成抑菌圈,通过______________可比较其抑菌活性。
2022-07-13更新 | 67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本草纲目》记载,“蝉花可治疗惊痫,夜啼心悸,功同蝉蜕”。蝉花是蝉拟青霉寄生于蝉若虫后形成的虫菌复合体,内含虫草多糖、甘露醇和必需氨基酸等活性成分。研究人员从天然蝉花中分离纯化蝉拟青霉菌株进行人工培养。
(1)制备培养基:
①该实验选择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配方如下: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KH2PO42g,MgSO40.5g,琼脂20g,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自然pH,培养基中的马铃薯可为蝉拟青霉生长提供_____等营养成分(至少写出2种),该培养基的自然pH为______性范围。
②为了便于筛选蝉拟青霉菌株,培养基中还应加入氯霉素等抗生素以抑制_____的生长。该培养基从功能上分类属于______培养基。
③配制的培养基必须进行灭菌处理,目的是_______。检测固体培养基灭菌效果的常用方法是_____
(2)蝉拟青霉的分离纯化:取新鲜蝉花,挑取虫体胸腔中的少量菌丝采用_______法接种至PDA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3)发酵生产:发酵生产中常用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下表为发酵菌丝体和天然蝉花的主要成分及含量的测定结果,据表判断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发酵菌丝体替代天然蝉花,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
 粗蛋白(%)粗纤维(%)灰份(%)水分(%)虫草多糖(mg/g)甘露醇(mg/g)
发酵菌丝体25.388.327.878.9233.278.9
天然蝉花19.653.127.849.8128.553.6

2023-03-22更新 | 209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请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1)在微生物分离、鉴定实验中,通常在配置固体培养基时需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物质)。
(2)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为防止冷凝水影响细菌的生长,需将培养皿___________培养。
(3)下表为探究抗生素对微生物抑制作用的实验处理。先将大肠杆菌接种于培养基上,然后将培养皿置于37℃条件下培养2~3天,观察、测量并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况。如果实验所用抗生素的浓度关系为A< C < B,则编号1、2、3、4的抑菌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1234
圆纸片


圆纸片浸在
浓度A抗生素浓度B抗生素浓度C抗生素蒸馏水



实验处理
(4)现有5种酵母菌的营养缺陷型菌株1、2、3、4、5,它们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G,已知A、B、C、D、E都是合成G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 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以上结果,推测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自生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在一起,请你帮助该同学完善实验步骤,将自生固氮菌和酵母菌分离开来:
①制备两种培养基,对两种培养基的处理方式分别是: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将两种培养基各自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和B,b。
②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____________菌,适宜条件下培养3-4天。
③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并分别接种到a和b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3-4天。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7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