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发酵工程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 培养基的成分及其功能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8 题号:21783385
为了培育高效利用木糖发酵产乳酸的菌株,科研人员利用木糖产乳酸的菌种搭载中国实践八号育种卫星,卫星返回后进行筛选,其主要流程如下图,其中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步骤②相比,步骤③的培养基成分还含有________。两培养基均以木糖作为唯一碳源的目的是____
(2)步骤③中,应在____附近倒平板,不采用涂布平板接种的原因是____。平板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筛选有透明圈的菌落作为候选菌,这里的准确筛选的主要依据是____
(3)科研人员从候选菌中初步筛选出产乳酸能力较强的四种菌株,再通过连续转接和液体发酵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得到下表所示结果(单位:g/L),最终确定卫10为最优菌株,依据是____

传代次数

菌株

卫10

卫32

卫56

卫69

2

70.78

71.23

70.52

69.24

5

70.23

69.52

67.46

65.56

8

69.58

62.16

60.52

61.53

11

70.75

55.69

52.42

55.72

14

69.42

42.28

40.22

44.38

(4)若要进一步探究卫10发酵的最适木糖浓度,试写出实验思路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土壤中的苯酚(C6H5OH)对环境有极大的污染,实验室希望能从土壤中分离出能专一性降解苯酚的微生物,下图是部分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分离纯化目的菌种,①-④步骤的培养基中都加入了一定浓度的苯酚,该物质能为微生物提供__________(营养成分),除此而外,培养基中一般都还需要水、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
(2)制备步骤④所需要的固体培养基,操作顺序是:计算→称量→溶解→调PH→__________→倒平板。为了在步骤⑤的平板上形成单菌落,涂布平板前,需要对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想通过比较试管甲和乙中微生物的生长状况,来证明分离出来的微生物只能以苯酚作为碳源,若甲试管中的液体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苯酚,那么,乙试管中培养基成分与甲相比,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者对甲、乙两只试管进行接种时,所选菌种都来自步骤⑤平板上的同一个单菌落,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5-18更新 | 4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研究小组对自来水和污染河水水样中的大肠杆菌含量进行了测定。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自来水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可选用伊红美蓝培养基。该培养基除了为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水和氮源外,还要提供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等基本营养成分;制备该培养基时应在灭菌之____(填“前”或“后”)调整pH至7.6,以满足大肠杆菌生长的要求;该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小组使用“滤膜法”对污染严重的河流水体进行大肠杆菌活菌数的测定,需将水样进行适当稀释,如取水样1mL加入_________mL制备稀释倍数为10倍的稀释液,并照此依次制备更高倍数的稀释液。取每个稀释倍数的菌液5mL进行过滤,然后将滤膜放置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如果经过培养后,稀释倍数为103对应的4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为43、47、42、48个,那么每升河水约含大肠杆菌____________个。
(3)用上述方法统计样本中菌落数时需要设置对照组。若在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数平均数为46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请分析说明空白对照组出现菌落的可能性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三点即可)。若将40(即46-6)个/平板作为实验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则该做法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2019-09-27更新 | 172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使用日益广泛的手机,在方便人们通讯联络的同时也成为细菌等病原体传播的途径。为了解手机上细菌的情况,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取附着在手机上细菌进行取样培养后,对菌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的目的是_______
(2)A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有多种形态,说明附着在手机细菌有____ 种。若要使菌落能在A平板上生长,下列培养基组分中最合理的是_____(选填 “甲、乙、丙”) ,原因是_____。可采取____________来检测培养基A制备是否合格。

培养基编号

培养基组分

蔗糖、NaC1、琼脂、水

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水

蛋白胨、NaCl、蔗糖、水

(3)初筛后将平板B的菌落通过“影印”方法接种到C培养基上培养,使C培养基对应位置上出现相同菌落。然后用伊红-美蓝染液对C进行染色,根据染色后D中出现的结果,可判断平板B中______ ( 选填图中数字)是大肠杆菌的菌落。
(4)某同学采用平板划线法进一步纯化大肠杆菌,接种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第一划线区不间断长满菌落,第二划线区上几乎无菌落,产生此情况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
2021-11-06更新 | 28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