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酶与ATP >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0 题号:21798359
Ⅰ.B细胞是参与执行特异性体液免疫的免疫细胞,其通过表面BCR-Igα/β复受体和BCR辅助受体(CD21)识别摄取抗原后,经抗原加工以抗原肽-MHCTI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B细胞表面,供辅助性T细胞(Th细胞)识别,进而Th细胞也能对B细胞有激活作用,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体液免疫应答中,属于抗原呈递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可知,抗原在B细胞中加工形成抗原肽,与MHCII形成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共同诱导产生T细胞活化信号①;通过Th细胞表面LFA-1和CD28与B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分别结合,共同诱导产生Th细胞活化信号②。
(3)Th细胞活化也能促进B细胞活化。活化B细胞的信号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通过表面CD40和1CAM-1分子与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分别结合,可诱导产生B细胞活化信号②,使B细胞活化,同时在活化的____________等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II.动物体在寒冷刺激下下丘脑通过神经和体液的途径调节体温,如图1,图中字母表示器官或组织细胞,数字表示途径。图2为生活在寒冷地带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体内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BAT细胞中,线粒体内膜上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而UCP-1蛋白能增大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

   

(4)上述图中,A代表的组织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持续的寒冷环境中,动物体调节机体产热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1中数字编号表示)
(5)高血糖使胰岛B细胞中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强,引起细胞中ATP/ADP的值_______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K+通道关闭,Ca2+通道打开,内流的Ca2+作用于包裹胰岛素的囊泡,通过加速囊泡向细胞膜移动,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这种降血糖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夏初,某研究小组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该小组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据图回答:

(1)从上图可以看出无机磷浓度与浮游植物密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2)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与动物细胞后,以_________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浮游植物可以通过___________产生含磷的能量物质ATP。
(3)在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在P1采样点的密度低,其原因是随着无机磷浓度的增高,水体富营养化,浮游植物数量会增多,呼吸作用加强,导致水中的溶氧量_______,浮游动物死亡。
(4)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_______
2017-05-19更新 | 373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____(生理过程),该过程的场所是_________。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小时有40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 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的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证据之一是科学家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小时,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实验后,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编号X物质的浓度(ng mL1细胞中ATP的浓度
(n mol m L1
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A0801
B2703
C45010
D82025
E16570
F32195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数据表明,该实验的因变量之间有何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用混有浓度为2ng m L1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107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请根据下图所示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生理活动所需能量都是通过分解_____等能源物质获得的,通过A_____过程,将能源物质转变成CO2和H2O等。
(2)上述过程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B里,B代表_____;B是由ADP和C_____化合而来,而另一部分以_____的形式散失。
(3)若用32P标记磷酸加入细胞培养液,短时间内快速分离出细胞内的ATP,结果ATP浓度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已带上了放射性标记。这一事实证明:_____。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_____
(4)储存在B内的能量释放后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除了肌肉收缩及分泌外,还可供D_____和E_____等生理活动的需要。
2023-08-01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