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物圈 >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1 题号:21863031
经过持续多年的退塘禁养和生态修复后,我国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景观:成片的红树林下,鱼虾在浅水中游弋,葱茏的树冠之上,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飞舞嬉戏。红树林湿地公园中的部分食物网及物质循环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红树林湿地公园内部分生物的关系图,碳元素在该食物网内主要以_______的形式流动,能量进入该群落的途径主要是_______。红树林湿地公园中的黑脸琵鹭被称为“鸟类中的大熊猫”,该物种一旦灭绝,自然界将失去许多宝贵的基因,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_______
(2)图2代表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该生态系统不能缺少C,原因是______;A对应于图1中的_______
(3)黑脸琵鹭喜食水生植食性动物和水生植物等,在食物链中处于第_______营养级,其同化的能量不能全部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其原因是_______。在食物链“水生植物→植食性鱼类→黑脸琵鹭”中,与黑脸琵鹭相比,植食性鱼类的同化量和摄入量的比值明显较低,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4)随着湿地公园的建立,越来越多的游客会到此旅游观光,但也随之带来了各种环境污染问题,请为保护该生态系统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

相似题推荐

【推荐1】“给这片海做个三维透视,才能看出奥秘。”山东威海荣成海域(近海)的“耕种大海”的人们,如今在碳汇产业上有了新探索——浅海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上层养殖海带、裙带菜、龙须藻等藻类,中层养殖贝类,底层是人工鱼礁,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下图表示该生态养殖模式的能量流动示意图,M、N表示营养级,单位(KJ/m2·a)。
类别呼吸遗体残骸流向下一营养级
生产者655365613281
M36192102386
N217168/
其中,遗体残骸中有2826KJ/m2·a流向M,6005KJ/m2·a流向分解者。
(1)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海参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
(2)荣成海域的上、中和底层的生态养殖模式,体现该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结构。从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该生态养殖模式较好地实现了_____
(3)若M为海参,其同化的能量为_____,生产者到M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海参捕食底栖微藻摄入体内的能量大于海参从底栖微藻处同化的能量,原因可能为____
2023-12-28更新 | 32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图(一)是某池糖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贝类后,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如下图(二)所示:

则图(二)中的A、B、C、D表示的含义分别为:
A._____________________;B.能量用于贝类生长发育和繁殖;C 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对该池塘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后,得出下图所示的数据[单位:J/cm2•a]。请据图回答: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J/cm2•a;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
(4)由上图分析可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水库中所有的青鱼属于一个_________________
2022-08-12更新 | 14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图的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回答下列问题:

(1)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中,随着鱼的排泄物积累,水体的增加,毒性逐步增大,此系统中设计增加了硝化床,其中富含硝化细菌,推测硝化床的作用是________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消费者同化的能量除了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外,其余的用于___________
(3)相比于传统土壤种植和完全依赖培养液的水培,鱼菜共生环境下,蔬菜的根系更发达、叶片有机物积累更多,分析出现这一优势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写出2点)。
(4)某农户在这一系统中养殖鱼甲和鱼乙,过度增加了鱼甲的养殖量后,导致鱼甲的排泄物对鱼塘污染严重,引起鱼乙大量死亡。鱼乙大量死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点)。
2023-06-19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