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发酵工程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 无菌技术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2 题号:22343621
某种物质A(一种含有C、H、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A。研究人员按照如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A的细菌菌株。图中③将M中的菌液稀释一定倍数后,取0.1mL涂布到平板上,初步估测摇瓶M中1mL菌液中细菌数为2.4x108个。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③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涂布时用涂布器蘸取菌液均匀涂布于平板上
B.若乙平板上菌落数平均为240个,则接种的菌液的稀释倍数为105
C.实验时,淤泥及盛有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D.乙中需要加琼脂和物质A等,实验需设平行重复实验,无需另外设置空白对照

相似题推荐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纤维素酶可用于提高饲料利用率。科研人员采用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康氏木霉菌(一种真菌)进行实验,该菌经过硫酸二乙酯和紫外线复合诱变后,被接种于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培育,从而筛选得到了产纤维素酶高的菌种。科研人员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为该酶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对反应温度的控制提供依据。

1.关于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和纤维素酶处理的时间
B.50℃下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最高,故50℃是保存该酶的最佳温度
C.70℃下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下降,原因是纤维素酶被水解
D.将经80℃处理30min的酶放置在60℃下,部分酶会恢复活性
2.关于产纤维素酶高的康氏木霉菌的培育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经过紫外线诱变的康氏木霉菌只能发生基因突变
B.筛选目标菌的培养基需以纤维素为唯一的营养物质
C.接种操作时需同时打开超净工作台上的紫外灯和过滤风
D.需挑选透明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较大的单菌落作为目标菌
2023-12-11更新 | 166次组卷
【推荐2】地球上的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70亿吨,其中40%~60%能被土壤中产生纤维素酶的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刚果红染液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水解后的纤维二糖、葡萄糖等发生这种反应。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而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这些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不接种作对照,用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有选择作用
B.配置的培养基采用干热灭菌后即可倒平板,并将平板倒置
C.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时接种前后都需要对接种环灭菌处理,灼烧完立即接种,计算活菌数时可以采用显微镜计数
D.通过比较得知,菌落①中的菌株分解纤维素能力最强
2024-05-06更新 | 79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3】微生物培养时常用到无菌技术避免杂菌污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接种环和涂布器可进行灼烧灭菌
B.无菌技术包括对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灭菌
C.配置好的培养基应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灭菌
D.倒平板时应该把培养皿盖完全打开,以免培养基溅到培养皿盖上
2024-05-15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