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细胞癌变的原因及防治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3 题号:22706753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具有吞噬病原体的能力。分化过程中涉及到多种转录因子的调控,如P蛋白和M蛋白。研究者以斑马鱼(幼体透明)为材料研究二者的关系。
(1)中性粒细胞既参与免疫的第二道防线,也可作为________发挥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参与第三道防线。
(2)为了探究P蛋白对M基因的调控作用,研究者用P基因低表达斑马鱼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带有标记的核酸分子探针,通过______技术,在发育3天的胚胎中检测M基因的转录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P蛋白______M基因的表达。

产生以上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二:
①P基因减少,________
②已知M基因是原癌基因,其产生的蛋白质是_______所必需的,过表达导致细胞过度增殖,引起阳性细胞数量增加。
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实验组材料及结果,为上述结论提供新证据_______
A.野生型
B.P基因低表达突变体
C.导入P基因       
D.导入M基因
E.敲低M基因                                               
F.M基因阳性信号及阳性细胞数量增加
G.M基因阳性信号及阳性细胞数量减少
H.M基因阳性信号及阳性细胞数量不变
(3)为进一步探究P基因调控M基因表达的具体方式,研究者对P蛋白与M基因结合位点进行预测,找出10个可能的位点如图2.

研究者将M基因启动子10个位点分成3个部分,构建3种启动子突变质粒,分别与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相连接:含有①~⑤多位点突变的A、⑥~⑨多位点突变的B以及⑩号位点突变的C.将三种质粒和无突变的质粒D分别注射到野生型和P基因低表达突变体中,结果发现________,说明P蛋白通过结合⑩位点,调控M基因的表达,而与其他位点无关。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研究表明,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和CO2量没有明显差异。癌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许多中间产物,可以转化为氨基酸、甘油、五碳糖等物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为______。新陈代谢途径发生这种特殊变化的意义在于能够______,从而有利于癌细胞增殖时的物质需要。
(2)癌变的原因是:______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而______基因突变或抑制表达而导致异常细胞无法及时有效抑制,都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3)研究发现,香菇多糖有助于减轻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科研人员以裸鼠为材料造模(即结肠癌模型),探索香菇多糖的抗肿瘤效果和作用机理。实验过程:取30只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裸鼠皮下注射结肠癌细胞悬混液,造模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注射一定量的香菇多糖,乙组注射等量抗癌药物,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隔天给药10次后检测相关指标。各组结肠癌裸鼠瘤重和抑瘤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鼠数(只)瘤重(g)抑瘤率(%)
100.6368.34
100.6965.33
101.99-
①实验设计中无关变量控制原则的主要具体措施有______(答出两点)。
②裸鼠是一种因基因突变产生的无毛、无胸腺小鼠,据此推测选择裸鼠进行肿瘤模型构建的原因是______
2024-04-06更新 | 6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癌细胞通常是由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后形成的。癌细胞的特性包括细胞的无休止和无序的分裂,并有侵袭性(向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出现了多种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通常能够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填写序号)。
A.紫外线        B.甘油          C.肝炎病毒        D.煤焦油及其衍生物        E.葡萄糖        F.尼古丁          G.丙酮酸          H.核辐射
(2)上述因素使正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癌变。原癌基因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而抑癌基因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发生癌细胞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疗时采用的烷化剂如二氯甲二乙胺,能够与DNA分子发生反应,从而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化疗还可以采用其他药物,如5-氟尿嘧啶,它的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可以干扰DNA复制以及_________的合成(两种物质)。
(5)放疗是利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束、中子束、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照射患处杀死癌细胞的一种方法,放疗与化疗相比,对患者全身正常细胞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_
2019-12-21更新 | 72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分目前临床上癌症治疗的方法,一般是手术切除肿瘤,为防止体内残留癌细胞,在手术后进行化疗,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资料上获知: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他们推测: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能作为一种癌症的化疗药物,并就此问题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材料:肝部长有肿瘤的小鼠,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含有全部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试管,吸管等。
(1)其中某位同学实验操作如下:(请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   
取洁净的培养皿一个,加入适量的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剪碎,并用
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开来,置于培养皿中培养。
②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编号1、2、3、4、5, 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
③从培养皿中吸取等量的培养液置于1-5号试管中,振荡后,在冰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④从静置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置于___________内,在显微镜下计数,记录数据。
(2)请你纠正上面这位同学操作上的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位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
实验组别12345
二氯二乙胺浓度(mg/ml)0.10.20.30.40
细胞数目(个/mL)32027518696560

在该实验中,遵循了实验设计的___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_____原则。
②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3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