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基因突变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 题号:23149508
为了研究大肠杆菌抗链霉素性状产生的原因,科学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首先把没有链霉素抗性的敏感菌种涂布到1号培养基上,待其长出菌落后影印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上,然后根据3号培养基上菌落的位置把2号培养基上相同位置的菌落转移到4号培养液中进行扩大培养,然后再涂布到5号培养基上,依次重复上述过程(图中只有3号和7号培养基含有链霉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影印法指用无菌绒布轻盖在已长好菌落的原培养基上,然后不转动任何角度,“复印”至新的培养基上进行接种。
(1)在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常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3号培养基从功能上来看,属于_____培养基。培养基一般都含有______等营养物质。
(2)如果将4号培养液稀释104倍后取0.1ml涂布到5号培养基上,重复三次统计菌落数目分别为125、126、133个,则4号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的密度约为___________;与此方法相比,使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的结果应该___________(填“偏多”、“偏少”或“相等”)。
(3)3号培养基上菌落数目较1号和2号培养基少很多,能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能证明基因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而不是环境因素诱导的结果,请简要分析原因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推荐1】下图1中的甲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某时期示意图,乙为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部分变化曲线图,丙为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核DNA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图。图2为该种生物不同个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有关基因的组成图(未发生染色体变异)。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甲细胞中基因B和基因a的本质区别是_____。结合图2分析,图1甲细胞内的1号染色体是_____(X、Y或常)染色体,该细胞中有染色体组乙_____个,该细胞名称可能是_____
(2)根据基因组成分析,图1甲细胞最可能来自图2中的_____细胞,若该细胞4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为A,则形成该细胞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结合图1分析,图1甲细胞分别处于乙、丙曲线的_____段和_____段。
(4)图3细胞在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dA的配子,其原因可能是_____
(5)假设图3细胞在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后形成了Da的卵细胞,则该细胞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为_____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可以自主合成组成核酸的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某细胞系由于 发生基因突变而不能自主合成,必须从培养基中摄取。为验证“DNA 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现提供如下实验材料,请你完成实验方案。
(1)实验材料:突变细胞系、基本培养基、12C­核糖核苷酸、14C­核糖核苷酸、12C­脱氧核苷酸、14C­脱氧核苷酸、细胞放射性检测技术等。
(2)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基本培养基若干,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编号为甲组和乙组。
第二步:在甲组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12C­核糖核苷酸和14C­脱氧核苷酸;在乙组培养基中加入_____
第三步:在甲、乙两组培养基中分别接种_____,在5%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使细胞增殖。
第四步:分别取出甲、乙两组培养基中的细胞,检测细胞中出现放射性的部位。
(3)预期结果:_____
(4)实验结论:_____
2017-08-08更新 | 111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于野外考察中发现,西山附近的豌豆植株有一矮化突变品系。兴趣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查询、思考、分析、讨论与探究活动。
(1)矮化植株是因为基因突变形成的,正常株高基因(D)与矮化基因(d)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
(2)查询得知植株矮化的原因是由于体内赤霉素(是一种双萜类酸,化学结构比较复杂)含量明显降低导致的,由此说明矮化基因控制性状的最可能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豌豆杂合子(Dd)植株自然状态下生长。
①若自交后代高∶矮=________________,可能是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花粉50%死亡造成的
②若自交后代高∶矮=________________,可能是隐性个体50%死亡造成的
③若自交后代高∶矮=________________,可能是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50%死亡造成的
④若自交后代高∶矮=________________,可能是花粉50%死亡造成的
2021-06-28更新 | 1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