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细胞工程 >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49 题号:3116148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下图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三聚氰胺特异性抗体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要用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
(2)由于三聚氰胺分子量过小,不足以激活高等动物的免疫系统,因此在制备抗体前必须对其进行①过程,下列物质中不适合作“扩容”抗原分子的是(              )
A.蛋白质B.多糖C.磷脂D.核苷酸

(3)②过程会使小鼠产生能分泌相应_____的B淋巴细胞,此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免疫。
(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所基于的免疫学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5)③过程动物细胞特有的促融方法是用_____________,④过程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会使_____________的细胞死亡;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_______________,才能获得产三聚氰胺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6)制备的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检测乳制品中存在的微量三聚氰胺,说明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具有______________特征。

相似题推荐

【推荐1】鸭坦布苏病毒可感染鸭、鹅等多种禽类,给禽类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获取该病毒的prM蛋白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为了鉴定单克隆抗体识别prM蛋白的具体区域,将prM蛋白逐步截短,分别与纯化的单克隆抗体反应,实验结果如下图(“aa”表示氨基酸,“+”表示有反应,“-”表示无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基因工程获取prM蛋白,需要利用________技术快速扩增目的基因,与生物体内DNA复制相比该技术所需酶的种类_________,但需具有,________的特性,反应过程中复性的结果是________
(2)用prM蛋白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需用纯化的prM蛋白对小鼠进行免疫,其目的是获得________细胞,并将该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对经________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进行________培养和抗体检测,多次筛选后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再将其注射到小鼠的腹腔内增殖并产生抗体。
(3)根据图示实验结果分析,该单克隆抗体识别prM蛋白的区域大概包含________(填“10”“15”或“20”)个氨基酸残基。
2024-05-29更新 | 16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下图为利用人成纤维细胞(具分裂能力、能在HAT培养基上存活)和小鼠骨髓瘤细胞(具分裂能力、不能在HAT培养基上存活)进行人类基因定位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示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的应用,该技术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
(2)操作所用的成纤维细胞应传代_____代以内,诱导融合时需要加入的促融剂是________________
(3)人、鼠细胞先经过细胞膜融合形成多核细胞,再经过一次____________,形成单核细胞。
(4)HAT培养基起__________培养作用,操作中加入鸟本苷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培养所需的气体条件是95%空气和5%CO2,其中CO2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除以上两类条件外,动物细胞体外培养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两项条件。
(5)表所示为杂交细胞A、B、C中存在的人类染色体及人类特有的4 种酶(“+”表示存在,“-”表示不存在),这4种酶均为单基因编码产生,据表判断,编码________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2上,排列方式呈____________
2017-08-07更新 | 116次组卷
【推荐3】CD87是一种癌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与癌细胞的转移和增殖有关。研发针对CD87的抗体类药物能提高癌症的治愈率。
(1)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
   
细胞①表示小鼠的____细胞,使用HAT培养基筛选获取杂交瘤细胞的原理是____;获取杂交瘤细胞后,需在全营养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采用____法获取单细胞,并培养形成克隆。通过筛选的杂交瘤细胞可通过注入小鼠腹腔或在培养液中进行扩大培养并不断产生单克隆抗体。
(2)双特异性抗体是指同时具有两种抗原结合位点的人造抗体,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技术制备具有CD3和CD87结合位点的双特异性抗体(见图2)。
   
备注:CD3是T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在所有T细胞膜上均有表达。该抗原被激活后,能极大促进T细胞的免疫效力
①设计目的基因序列:通过查阅基因数据库,获得CD3和CD87蛋白对应的碱基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为使两种抗体蛋白能结合形成有功能的抗体,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设计改造蛋白质的____,推测其可能的氨基酸序列和碱基序列。
②获取目的基因:利用____获取目的基因后,通过PCR扩增,采用的引物如图3所示。
   
③构建重组质粒:选用含LacO位点的质粒作为载体。LacO位点常与阻遏蛋白结合,阻止RNA聚合酶的移动,环境中的乳糖能解除阻遏蛋白的作用。将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形成图4所示的重组质粒。LacO位点的作用是____
   
④重组质粒的导入和检测:将重组质粒与经低温、低浓度CaCl2处理的大肠杆菌共培养一段时间,将菌种接种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获得的大肠杆菌需鉴定是否含有重组质粒,原因是____。提取大肠杆菌总DNA后,根据表中4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采用____酶进行酶切,电泳后若存在1150bp左右长度的条带,则说明导入了重组质粒。

识别序列

EcorI

5’-G^AATTC-3’

BgIII

5’-A^GATCT-3’

BamHI

5’-G^GATCC-3’

XhoI

5’-C^TCGAG-3’

备注:“^”表示酶切位点

⑤双特异性抗体的生产:将筛选出的大肠杆菌扩大培养后,接种在发酵罐中进行大规模发酵。生产过程中需要持续检测的指标是____(写出3个)。
(3)相对于单克隆抗体,图示双特异性抗体在治疗癌症时的效果更好,推测原因是____
2024-01-06更新 | 10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