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分离定律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87 题号:5204832
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与性别关系如表。

已知果蝇X染色体上红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显性。从含有部分三体的果蝇群体中任取一对果蝇杂交。结果如下:
白眼♂×红眼♀→F1 红眼♂:红眼♀=1:1
(假设F1数量足够多.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片段交换,可育三体在减数分裂时三条性染色体任意2条配对,不配对的随机移向一极,各配子育性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题中三体果蝇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基因B形成RNA产物以及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称为基因的_____________       
(2)杂交实验中,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3)若杂交父本中无三体,则F1雌雄果蝇在随机交配得到F2, F2果蝇中基因b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用分数形式表示)。       
(4)若杂交父本中有三体,则F1中三体的可育雄蝇占________。请用遗传图解来解释该杂交实验现象(要求写出配子及比例)
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果蝇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灰身与黑身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当多对雌雄灰身果蝇杂交,F1灰身:黑身=2:1.导致F1代性状分离比为2:1的原因是:亲本的基因型均为____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雌雄各产生___________配子;雌雄配子之间的结合是随机的;F1代中除______个体在胚胎期致死,其他果蝇均能正常生长发育。若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全部F2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
(2)果蝇的红眼(R)和白眼(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d中,d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纯合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中雌雄比例为3:5。若只考虑D与d、R与r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则F2雄果蝇共有______种基因型。若要判断F2雄果蝇是否为性反转果蝇,可用荧光标记红眼R、白眼r基因,通过统计荧光点的个数来确定。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观察到______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不是性反转果蝇;若观察到________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是性反转果蝇。
2016-11-26更新 | 36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 Bt毒素是由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种毒蛋白,对多种昆虫具有较强的杀伤力,而对人和其它脊椎动物没有毒性。
(1)以Bt毒蛋白为有效成分的农药长期使用,会导致害虫种群____,使药效减弱直至丧失,无法在生产中继续使用。
(2)以家蚕为材料,研究昆虫抗药性遗传特性。测定生命力大致相同的多品种家蚕幼虫致死50%的Bt浓度(LC50),结果如下:

家蚕品种

A

B

C

D

E

F

G

H

LC50(mg/L)

59.4

37.5

94.2

118.6

118.6

118.7

129.0

>375


1研究人员欲选择敏感型和抗药型家蚕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据上表结果,最好选择家蚕品种是_______________
②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表:

亲本

实验一

♀抗药型

×♂敏感型

实验二

♀敏感型

×♂抗药型

实验三

实验一的

F1×抗药型

实验四

实验二的

F1×敏感型

实验五

实验一的

F1自交

实验六实验二的F1自交

子代

抗药型

0

0

67

0

37

34

敏感型

80

80

83

150

113

116


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家蚕抗药型是由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性基因控制的;实验____的结果表明,F1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
(3)Bt毒蛋白与家蚕幼虫的中肠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细胞膜穿孔,细胞裂解,幼虫死亡。为从分子水平上阐明家蚕产生抗药性的原因,研究人员从实验一亲本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提取总RNA,获取cDNA,测定亲本受体基因碱基序列如图。

起始密码子

终止密码子

酪氨酸密码子

AUG/GUG

UAA/UAG

UAU/UAC


从分子水平推测家蚕抗药性产生的原是敏感型受体基因中插入3个碱基对,导致____(填写变异类型),进而在受体蛋白中插入一个氨基酸(酪氨酸),受体蛋白结构改变,使受体不能与Bt毒蛋白结合而产生抗药性。
(4)依据Bt受体基因设计的靶向sgRNA,可以与限制酶Cas9结合,定点切除受体基因的39个核苷酸。sgRNA和Cas9mRNA的混合物注射到____型家蚕受精卵中,若其发育成的家蚕幼虫表现为________,则进一步证明上述推测成立。
(5)基因编辑技术能精确靶向修饰生物体基因组特定位点,人为改造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请从利或弊某一方面说明该技术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 ____
2020-04-18更新 | 13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实验室中保存的黑腹果蝇有裂翅型(A)、黑檀体型(e)、紫眼型(p)和野生型四个品系,野生型为直翅、灰体、红眼。四个果蝇品系的特征如表1,除裂翅外,其它品系均能纯种传代。某遗传小组利用上述果蝇进行的杂交实验见表2。
表1:品系特征
品系名称品系特征基因所在染色体
裂翅(A)红眼、灰体、裂翅(翅缘后部开裂)待定
黑檀体(e)红眼、黑檀体、直翅3号
紫眼(p)紫眼、灰体、直翅2号
野生型红眼、灰体、直翅
表2:杂交实验
实验亲本F1F2
实验1正交:
裂翅(♀)×野生型(♂)
反交:
裂翅(♂)×野生型(♀)
裂翅(♀):裂翅(♂):野生型(♀):野生型(♂)=1:1:1:1F1雌雄裂翅果蝇交配,
F2:裂翅:野生型=2:1
实验2裂翅×黑檀体裂翅:野生型=1:1F1裂翅雌果蝇与黑檀体雄果蝇交配,
F2:裂翅:黑檀体=1:1
(1)实验1的数据表明裂翅基因(A)位于常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2)黑檀体(e)是3号染色体的隐性标记,实验2中F2果蝇中没有出现______(表型)果蝇,说明裂翅基因(A)和黑檀体基因(e)同位于3号染色体上。若用紫眼果蝇代替黑檀体果蝇进行实验2,推测F2果蝇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
(3)实验室中的裂翅品系果蝇在自繁殖时不能纯种传代,但可真实遗传(子代与亲代的表型相同)。为解释这种现象,有人提出如下解释模型:
满足于此解释模型的条件有:
①裂翅基因(A)对于果蝇翅缘的完整性而言是_______(填“显性隐性”),对于果蝇的生活力而言是______(“显性致死”“隐性致死”)。
②b基因不决定性状,但具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③裂翅基因(A)与b基因________

假定上述解释模型成立,请用此模型对杂交实验1中F2出现2:1表型比的原因作出解释_______(写出遗传图解,两基因如A和b连锁时写做“A—b”)。
(4)用X射线照射裂翅果蝇的受精卵,发生变异后的受精卵发育成裂翅雌蝇。假定X射线照射可能导致A/a、Bb中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也可能导致Bb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发生了互换,将该雌蝇与正常裂翅雄蝇交配:
若后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推测___________基因发生了突变。
若后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说明雌果蝇的Bb基因发生了位置互换。
2023-01-05更新 | 3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