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神经调节 >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相关实验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93 题号:8036342
看图填空

(1)血液中K+降低,将会引起膝反射减弱,此处减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在低K+溶液中,如果给予神经一个刺激,可能会引起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画在图中,其中a是正常条件下的动作电位)。
(2)某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的止痛药Q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表现为实验动物的肝肿大和代谢减慢,且连续服药两个月内效果愈加显著。现进行对该止痛药Q副作用的研究:选取生长发育状况相似的成年实验兔130只,对其中的10只依次测定耗氧量和肝脏质量;将剩余的成年实验兔均分为甲、乙两组;除正常饲养外,甲组实验兔每天定时注射适量的止痛剂Q,乙组每天定时注射等量且适量的生理盐水;每隔10天分别从甲、乙两组实验兔中各取出10只依次测定相关指标的数据。
分析讨论:
①使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的原因是__________,预期_____组的耗氧量比较高。
②有人认为本实验选用成年实验兔比幼年实验兔更为科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测定指标耗氧量和肝脏质量顺序能否交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有研究表明,甲组兔子的某些神经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含量升高,据此推测,止痛药Q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止痛药Q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竞争性)结合。现有一个如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实验装置,请利用该实验装置从A、B、C、D、E中选择四个位点作为实验位点进行探究。(在实验位点可以进行药物处理或电刺激。假设药物Q在实验位点起作用后,其作用效果在实验过程中都不能消除。)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药物Q放于_______点,再刺激______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②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下图甲所示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元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元兴奋电位;d为神经元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d表示__________,用a刺激神经元,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_____(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用b刺激骨骼肌,______(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2)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膜外。
(3)用a刺激神经元,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乙图,曲线中处于反极化状态的是______(用图中标号回答)。
由①至②的变化过程称之为__________,膜电位从③到④变化时,膜上打开的离子通道是__________
(4)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元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元,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传出神经元受损。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部位d受损。
2020-09-25更新 | 62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此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2)突触前膜上存在“多巴胺回收泵”,可将多巴胺由突触间隙“送回”突触小体内。可卡因(一种毒品)可与“多巴胺回收泵”结合,使得多巴胺不能及时被回收,从而____________(填“延长”或“缩短”)“愉悦感”时间。这一过程可以用图中_______(填“x”“y”或“z”)曲线表示。“愉悦感”的产生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机体能通过减少受体蛋白数量来缓解毒品刺激,这种调节称为_________调节,导致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毒品成瘾是中枢神经系统对长期使用成瘾性毒品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状态,吸毒成瘾者必须在足量毒品维持下才能保证保持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只有长期坚持强制戒毒,使_____________,毒瘾才能真正解除。
2018-03-18更新 | 81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人体生理
双硫仑是一种常用的戒酒药物,服用该药后饮用少量的酒即会产生严重不适,从而形成对酒精的厌恶反射,达到戒酒目的。
(1)关于应用双硫仑药物形成的对酒精厌恶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用药前,酒精是非条件刺激       B. 用药后,酒精是条件刺激
C. 双硫仑是引起身体不适的无关刺激       D. 对酒精的厌恶反射形成后不会消退
头孢类抗生素具有类似于双硫仑的生理效应,若在使用此类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期间饮酒,会引发类似的双硫仑反应,某医院的相关研究数据如表 所示。
组别24h 平均血压(mmHg)24h 平均心率
(次/min)
双硫仑反应所致不良后果(例)
收缩压舒张压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猝死数
197.25 11.7768.12 9.46118.30 9.40511
2114.79 8.2879.87 6.2072.31 7.88000
3110.00 8.5475.46 7.1287.69 8.01000

注:组别 1—静脉滴注头孢哌酮后饮酒致发生双硫仑反应者 45 例组别 3—饮酒但未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者 45 例
(2)为了解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期间饮酒所致双硫仑反应的危害,应将组别 2 设置为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 3 数据分析,影响双硫仑反应患者血压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可能是_____
A. 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       B. 副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
C. 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       D. 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减小
(4)饮酒致双硫仑反应时,体内乙醛蓄积,血中乙醛浓度升高 5~10 倍,患者大多面色潮红且面部发烫,对其发生机理的推测正确的有_____
A.乙醛蓄积引起面部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增大,散热增加
B.乙醛蓄积引起面部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散热增加
C.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面部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大,散热增加
D.肝肾功能损伤引起血液循环紊乱,面部皮肤血流量增大,散热增加
(5)基于头孢哌酮具有类似于双硫仑的生理效应并可在饮酒后引发身体不适的事实, 小H 同学提出两点意见:
(1)头孢哌酮具有类似于双硫仑 的分子结构;
(2)可以用头孢哌酮替代双硫仑进行戒酒治疗。
请分别从正反两方面对她的两点意见进行评析:
_____
2019-08-27更新 | 3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