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免疫调节 > 特异性免疫 > 细胞免疫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11 题号:8354382
在细胞免疫中,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 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 2)。前者指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请分析并回 答:

(1)人体内的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增殖、分化。
(2)图 1 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产生并以_________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 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 靶细胞死亡。
(3)图2中的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FasL的基因_______(填“是”或“不是”)只在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某些细胞内表达。
①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__________(填 “是”或“不是”)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②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此时,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是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根据上述实例及Fas和FasL的相互关系,可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的表达,从而为解决免疫排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的致死率可高达90%。EV的主要靶细胞是吞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和肾细胞等,吞噬细胞最先被EV侵染,EV能在吞噬细胞中增殖并随之扩散至全身。EV的致病机制如下图所示。


(1)被EV侵染的吞噬细胞功能异常,无法将EV特有的抗原暴露并直接呈递给_________细胞,因而难以激活人体的_________免疫。
(2)EV侵染吞噬细胞后,能诱导淋巴细胞凋亡,进而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免疫应答。
(3)sGP是EV基因指导合成的一种分泌型糖蛋白,与EV表面的糖蛋白GP结构很相似。GP作为_________,能刺激机体产生与其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在患者体内,抗体可以与sGP结合,从而失去了_________的机会。
(4)被EV侵染的吞噬细胞分泌的sGP与_________共同作用于_________细胞,使其通透性增加,出现出血症状。
(5)综合上述分析,人感染EV致死率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017-04-10更新 | 71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科研人员尝试用免疫疗法和诱导细胞凋亡的疗法治疗癌症。
(1)正常情况下,当T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识别到抗原信号后,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的B7分子结合,T细胞被激活,进行增殖分化形成____细胞,结合并裂解靶细胞。同时被激活后的T细胞会表达CTLA-4,CTLA-4与CD28结构相似,可与B7结合,避免免疫过强。
(2)科研人员发现,癌细胞膜上出现了大量的B7蛋白,癌细胞能因此逃脱T细胞的杀伤。为探究其机理,科研人员进行如下实验。

   

①科研人员制备接种癌细胞的模型小鼠,均分为三组。实验组分别注射适量使用生理盐水配制的抗CD28抗体和抗CTLA-4抗体溶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得到如图1所示结果。
②由于注射的两种抗体分别与相应抗原(CD28和CTLA-4)特异性结合,使B7蛋白与两种抗原的结合能力____
③据图推测,癌细胞逃脱T细胞杀伤的原因可能是癌细胞表面的B7蛋白优先与____结合,作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
(3)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双硫死亡。是由细胞内过量胱氨酸积累引起的二硫化物应激(disulfide stress)导致的快速死亡方式。这种死亡通常在葡萄糖饥饿的条件下发生。该机制导致的细胞死亡模式如下图2:

       

①提出一种新型死亡方式的第一步是排除其它细胞死亡方式的干扰。大部分癌细胞主要通过胱氨酸转运蛋白(SLC7A11)摄取胞外的胱氨酸,研究人员发现在____条件下,分别在SLC7A11高表达癌细胞内添加细胞凋亡、坏死、自噬抑制剂,发现均无法阻止细胞死亡。但细胞死亡却能够被还原性试剂(TCEP)抑制,推测TCEP的作用____
②由于葡萄糖与能量代谢有关,因此科研人员还关注了ATP在该死亡方式中的作用。结果显示,SLC7A11高表达癌细胞在葡萄糖饥饿条件下AT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敲除SLC7A11能____细胞死亡。这些结果表明,这种新型死亡方式与二硫化物应激有关,与ATP水平____。因此将其命名为“双硫死亡”。
③科研人员分别测定使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抑制剂BAY和KL的癌细胞葡萄糖摄取速率和NADP+/NADPH比值,结果如下图3所示。实验结果说明抑制剂KL的效果更好,原因是____,易造成胱氨酸积累。实验表明,GLUT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因是____

       

2024-05-12更新 | 5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TLR是位于其细胞表面的一种识别病毒的重要受体,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其途径如图所示。
   
(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树突状细胞的形成过程能体现细胞膜有流动性
B.树突状细胞能识别抗原
C.树突状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D.图中病毒相当于抗原
(2)下图为过敏反应发生过程示意图(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与B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
B.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C.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将立即发生过敏反应
D.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

细胞免疫疗法为晚期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图1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引起免疫细胞攻击肿瘤细胞的部分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请回答下列问题:
   
(3)图1中抗原呈递细胞通过___________方式摄取肿瘤抗原。
(4)图1中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___________性,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___________死亡。
(5)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某种技术,制备了抗PD-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___________运输与___________结合,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
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
   
(6)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___,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可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B细胞。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0-14更新 | 5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