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单元质量检测题
全国 高二 单元测试 2023-08-06 4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逻辑与思维、哲学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荀子·劝学》中有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里包含的辩证思想是(  )
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B.辩证的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C.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抛弃
D.事物的发展是量的持续积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但这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与时俱进、改革完善。这表明(  )
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B.把握适度原则才能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们对具体条件的把握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渐进和不显著的过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由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思维的辩证方法。其中,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其目的在于(  )
A.获得事物的直观的整体表象
B.获得对事物的外部形象的认识
C.把握客观对象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D.获得对事物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某种共性的认识迁移创新
2021-10-08更新 | 216次组卷 | 4卷引用: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3)巩固训练:第十课 综合训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作为一个军事战略家,在作战谋划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战场上的因素,又要考虑到战场外的因素;既要考虑到战斗员的作战能力、武器装备、精神面貌,又要考虑到天气、道路、风俗等因素,从整体上辩证地把握。可见,整体性辩证思维要求我们(  )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B.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C.用局部发展推动事物发展D.在事物的发展中把握事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5.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从科学思维的角度看,这段话说明了(  )
A.要坚持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B.认识要由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
C.认识要由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D.认识应遵循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6. 事物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人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的认识对象总是具体的。感性具体的认识是(  )
①一种直观的局部表象
②通过抽象思维形成的认识
③人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的认识
④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的理论依据在于(  )
A.思维抽象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B.思维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
C.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D.思维抽象能对事物某一方面的本质进行概括或规定
2021-10-08更新 | 122次组卷 | 5卷引用: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3)巩固训练: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人们知道磁铁吸引铁屑现象、有电流的导线会使磁针发生偏转现象。法拉第从这些现象中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的研究使电磁理论更加系统。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制造出发电机、无线电发射机等。上述材料说明在认识发展的过程中(     
①需要以感性具体作为思维的起点
②通过思维抽象能够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③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④要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两个不同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9-27更新 | 18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高考专题训练:专题二十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保持液态不变的温度范围为0~100℃。可见,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
①0~100℃是保持水为液态的度       
②0~100℃是保持水为液态的关节点
③突破0℃或100℃,水就会变质       
④超出0~100℃的范围,水的状态会发生根本改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0. 帮助别人是一门学问,助人要把握好一个准则:肠不可冷,腹不可热。冷肠和热腹都是走极端,我们要的是行仁义。这警示我们(  )
①在实践中应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②思考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走极端
③若超出事物的临界点,事物必然向着其对立面转化
④想问题办事情应注意分寸,坚持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这要求我们(  )
①坚持整体性与局部性的统一       
②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③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       
④分清主次矛盾,认清事物性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2. 李克强总理说:“积累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是我们必须有所作为!”这句话体现了(  )
①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②事物的变化发展始于量变,并最终通过量变实现
③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④在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中庸之道,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叩其两端”“执两用中”是中庸之道的一个重要原则。“两端”就是“过”和“不及”两个极端,“中”就是恪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合而言之,就是坚持“中”,戒其“过”,勉其“不及”。这表明(  )
A.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飞跃B.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
C.做好量的积累才能为质变创造条件D.适度量变有利于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4. 从辩证思维角度看,漫画《宝宝快跳》中父母的要求是(  )

     宝宝快跳
A.主观主义,不从实际出发B.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C.急于求成,不注意量的积累D.无视条件,夸大主观能动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是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青蛙效应”说明(  )
①事物的变化促使事物走向自己的反面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6. 在古希腊,有这样一个诡辩观点:1粒谷子落地时没有响声,2粒谷子落地时也没有响声,3粒谷子落地时还是没有响声……以此类推,1整袋谷子落地时也不会有响声。上述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  )
A.夸大静止,否认事物运动的绝对性
B.否认质变,认为事物发展只有量的积累
C.否认量变,认为质变不需要有量的积累
D.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二、主观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7. 古代县令的合理判案彰显了先辈的聪明与智慧。

古代有一个县令很会判案。一天,有两个人来衙门打官司。原来这两人是为了一匹绢布。他们都说这绢是自己的。县令说:“好吧,你们都说是自己的,我看这样好了,把绢剪了,一分为二,各人一半,行了吧?”于是他就命令手下把绢剪了,一人一半。两人只好各自拿着绢回家了。

县令对手下的衙役说:“你们分别去看他俩有什么表现。难过的人是绢的主人,高兴的那个就抓起来。”衙役暗中去观察,果然看见一人很开心,一人很难过。他们就把那个高兴的人抓了起来,一审问,绢当真不是他的。

结合材料,运用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的知识,对该县令判案的合理性加以阐述。
2022-04-28更新 | 87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坚持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围绕“走什么路”进行了不懈探索,无数仁人志士远赴欧美“西天取经”、东渡日本寻求救国道路,各种主义和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均以失败告终。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持从国情出发,正确认识和解决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1)结合材料一,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进程角度,论证坚持中国道路的必要性。

材料二   路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跨出第一步,才有第二步。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土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


(2)从《逻辑与思维》角度思考,材料二是如何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的。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悬崖村”的344名村民,走下了新修的2556级钢梯,翻过了那座压在头上的贫困大山;宁夏国原市黄河水调蓄工程建成通水,曾经“苦瘠甲于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告别了水资源短缺;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族人有了公路、住进了安居房,实现了“一步千年”的跨越。一个个山乡巨变,一幅幅锦绣画卷,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千方百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不变追求。历史性的抵达,往往也意味着开创性的进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今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依然需要焕发“过了一山再登一峰”的干劲。


“历史性的抵达,往往也意味着开创性的进发。”结合材料,运用质量互变规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飞天揽月是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梦想。2007年,嫦娥一号实现了我国首次月球环绕探测。2010年,嫦娥二号创造了中国航天器最远飞行记录,不断刷新宇宙深空的“中国高度”。2013年,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2018年,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造访月球背面。2020年,嫦娥五号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规划。一项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一道道科学难题的破解,一个个辉煌成就的取得,无不凝聚着一代代航天人的顽强拼搏,不懈努力。每个阶段、每个时期的计划和任务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为下一步发展积累宝贵经验。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刷新了中国科技创新新高度,激发了中国航天人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揽月而归,踏梦而行,探月没有终点,中国人的足迹必将抵达更加浩瀚深远的星辰大海。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质量互变规律的知识谈谈对探月没有终点的理解。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逻辑与思维、哲学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试卷题型(共 2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6
主观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逻辑与思维
2
哲学与文化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单题
20.65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把握适度原则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单题
30.65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单题
40.65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单题
50.65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单题
60.65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单题
70.65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单题
80.65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单题
90.65把握适度原则单题
100.65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把握适度原则单题
110.65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把握适度原则单题
120.65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把握适度原则单题
130.65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把握适度原则单题
140.65认识质量互变规律单题
150.65认识质量互变规律单题
160.65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单题
二、主观题
170.65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判断的概述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材料分析题
180.65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材料分析题
190.65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材料分析题
200.65认识质量互变规律材料分析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