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的作用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8 题号:11816918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的时代新人大规模地涌现出来。这些新人的“新”,不仅是生活和工作形态的新,也不仅是社会身份的新,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新,是新的精神气质、新的生命追求,是在多元文化思潮中对自我、对生活、对中国与世界新的认识和新的想象,以及由此而来的新的行动与实践。新人的身上体现着新的创造性、革命性的时代精神,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和理想激情。在这个意义上,文学艺术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就是认识时代反映现实,有力地塑造和讴歌新时代英雄的形象,以文学创作向改革先锋,科创英模,抗疫英雄致敬!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文学艺术有责任塑造和讴歌新时代英雄形象的原因。
(2)某班级举行“向英雄致敬,放飞青春梦想”主题班会,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1】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我们要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进一步坚定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决心和信仰,并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学习党的历史,需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学思悟践,知行合一。学习党史要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学习党史要从党史中寻找理论滋养、精神支柱,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学习党史要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道历史大考题,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孔繁森、焦裕禄、沈浩这样的时代楷模为榜样,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永葆赤子之心,不断强化“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学习党史要与时俱进,身体力行,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攻坚克难中激发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提高应对风险、战胜挑战的能力水平,推动各项事业开拓前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思悟践,知行合一。
(3)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伟大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锤炼了一系列彰显党的宗旨、反映民族气质、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请写出两个“精神”并描述精神内涵。
2022-05-31更新 | 168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新时代青年应大力弘扬英雄精神,从英雄精神中汲取力量,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材料一   2021年秋年,《刘胡兰》《谁是最可爱的人》《我的战友邱少云》《狼牙山五社士》《一个粗瓷大碗》《全色的鱼钩》,这些20年前耳熟能详的人民英雄故事重新回到小学课本。这些故事激起了数代人心中对祖国的热爱。课文《刘胡兰》描写了刘胡兰为了严守党的机密,面对凶线的敌人英勇不屈、顽强斗争,最后光荣牺牲的悲壮事迹。

材料二   偶像的更迭,映射着时代的变迁,也不断改写着“偶像”的内核外延。从“颜值即王道”到“追最闪亮的星”,当代青少年的偶像观正走向成熟。其中,“贡献者”“中国赞”“人民英雄”等词语成为关键标签。当代青少年,成长于快速发展的和平年代,国家强盛使他们有着更高的奋斗起点,共和国闪亮的星将是他们奋斗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硬核医生”张文宏成了“网红”,他专业素养高,为患病者和更多的人作出实际贡献;追悼“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记录伟大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小视频在网上点击量过亿,网友叹服于袁老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性贡献......网友追捧大科学家、大知识分子,指向的是他们所代表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翻看再多的人物传记,都不及当下的现实更能让中国年轻人再次思考或重塑自己的英雄观。星空浩瀚,引路者众。不知不觉间,当前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从“仰望”向“共生”改变,他们不再采取匍匐膜拜的姿态,而是用偶像的精神引导日常生活。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满怀期望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1)感悟刘胡兰的故事,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简要分析人民英雄故事重回小学课本的文化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当代青少年偶像观嬗变的依据。
(3)请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题写一篇小论文,体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价值选择。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政治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150字左右。
2022-03-24更新 | 11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工匠精神”是指工匠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他们不断雕琢产品,改进工艺,并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愉悦。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工匠精神,从鲁班、张衡、毕升等巨匠们惊世骇俗的发明创造,到普通匠人孜孜以求的精湛技艺;从精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到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国宝,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工匠们用智慧和汗水写成的。但是中国这种“工匠精神”井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当前,中国造得了大飞机、高铁、神舟飞舞,而大量产品却仍停留在低端水平,以致于大批国人蜂拥海外“扫货”,甚至出现了将超市货架一扫而空的现象。这种反差让国人意识到:我们缺乏技术精湛的工匠,缺乏追求细节完美的“工匠精神”;只有重塑“工匠精神”,才能使中国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


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工匠精神在推动“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中的作用。
2018-09-07更新 | 1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