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文化具有多样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82 题号:1277337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20余年高速发展,网络文学这一新兴的、极具创造力的文学样式,日益成为新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受益于读者和作者的深层互动,网络文学题材类型更加丰富,内容多元化表现显著,已经形成都市、历史、玄幻等20余个大类型、200多种小分类,满足不同读者群体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中国网络文学,不是对“传统文学”的终结,而是网络时代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既有媒介转换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也有着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性。这里说的“文学传统”,并非仅为“古典文学”。具体来说,就是以儒道释体系为思维特征的中国古典传统文学;还有就是通俗文学传统,主要指起源于明清时期及清末民初之后大盛的言情、武侠、侦探等类型文学;另外还有发轫于五四时期,目前成为主流的“新文学”主潮。


(1)结合材料并运用辩证否定原理,说明网络文学应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学。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网络文学能成为新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
(3)请联系生活实际就促进网络文学传播提出两条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书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活动主宣传语: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节目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一轮查字典、手写热、练书法的浪潮。
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我国有关部门推出了针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与开发的相关项目,如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建设“中华字库工程”,该工程将收集现有文献资料中的汉字形体和少数民族文字形体,建立字际联系。为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与此同时,国家号召在全社会要推广和使用普通话。
(1)运用所学民族文化与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挽救汉字手写危机的原因。
(2)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一央视科教频道推出汉字听写大会的原因。
(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分析,我们如何通过把保护民族语言和推广普通话有机结合来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2014-06-05更新 | 126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20日闭幕。中国克服疫情影响,举办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赢得了奥林匹克大家庭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整体外观极具动感和活力。“飞扬”形状是一个多曲面的空间体,是一支形态开放、姿态包容的火炬,突破了传统火炬的封闭造型。“飞扬”火炬受中国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的启发,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呈现了极其天然的、极具东方意韵的美感,同时传递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张。也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财富中汲取设计灵感,例如云锦祥云纹样和中国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24朵火苗组成的圣火寓意二十四节气等。两支火炬的顶部可以紧密相扣,就像握手一般,这个设计上的巧思象征着不同文明的交流和互鉴,体现了让世界更相知相融、让奥运更团结的北京冬奥愿景。照亮冰雪,也温暖了全世界。

火炬外观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火炬主体上的祥云纹样,巧妙渐变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体现了北京作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的独特魅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飞扬”火炬设计体现的文化价值。
请依据提示在可视化作答流程图上填写相关内容:
1.审设问
知识范围本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吗?你能根据设问层次和材料的分析进一步明确知识范围吗?
设问类型本题属于什么类型的主观题?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明确文化生活这类试题的作答逻辑吗?
设问层次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什么?可以对接哪些知识?
综上所述把以上分析的结果进行梳理,为调动知识,阅读材料提供明确的方向。

2.审材料
材料特点材料关键信息

3.作答
通过审设问、审材料你能得出哪些答案?
2022-10-24更新 | 52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中华传统文化是香港文化之根。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已经渗透到香港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尽管“东方之珠”的香港是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中生长,但她从未改变的是一颗“中国心”。北角英皇道上,粤剧馆新光戏院有“粤剧界红馆”的美誉,一票难求;中秋节的彩灯会,农历新年春节财神迎春纳福,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各种传统习俗也在此绽放异彩;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弘扬民族正气、自强不息的“黄飞鸿系列”电影作品经久不衰;在社区中,不少香港市民在晨练着“中国功夫”。

日益紧密的文化交流成为两地“连心桥”。近年来,“艺海流金——内地与港澳文化界交流活动”、“香江明月夜”庆中秋系列活动、“根与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品牌交流活动等在持续推进;内地与香港携手保护文化遗产,截至目前,香港已有10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两位国家级非遗产传承人;“国粹香江校园行”“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等持续开展,成为两地青年交流的重要平台;文化企业界互访、举办论坛、研讨会等更密集,为两地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1)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中国心” 如何得以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中生长?
(2)结合材料并运用实践相关知识,简要谈谈如何才能让紧密的文化交流成为两地“连心桥” ?
(3)为了把“爱港”和“爱国”紧紧凝结在一起,让香港与大陆的亲情树更加繁茂,共同谱写更加繁荣昌盛和辉煌灿烂的未来篇章提出2条建设性的建议。
2017-07-10更新 | 5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