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9 题号:1379560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以载道、文以传声、文以化人。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主体、全面的中国。

受文化传统的影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受众具有不同的接受习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除了要让受众听得见,还要让受众听得懂。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受众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特点,在正视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找到文化的契合点,用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在国际传播中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3)假设某中学进行国际交流活动,请你选择两个合适的方式介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央视中秋晚会的舞台搭在隋唐洛阳城应天门前,将应天门、明堂、天堂作为舞台背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轮明月,让中秋的亲情思念和灿烂的中华文化在这里相融。

应天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的正南门,也是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发生地,更是洛阳历史的“见证者”。经考古发现,应天门是一座门楼、朵楼、东西阙楼及其相互之间的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近年来,洛阳市积极探索“保护原址、修复原貌”等文物遗址保护方式,加大对应天门等重点文物遗址的发掘、保护和利用,借以展示河洛文化和洛阳良好形象,推动洛阳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阐述加大对文物遗址的发掘、保护和利用的当代价值。
2020-12-04更新 | 376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多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国家间文化交流互鉴,让中国融入世界,让世界读懂中国。

材料一   2022年7月26日,2022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交流与合作"分论坛在北京举办,赫尔辛基市文化和休闲部常务部长劳拉·阿尔托说:"北京在赫尔辛基举办的春节庆祝活动深受芬兰当地人欢迎,芬兰也曾带着‘你好,赫尔辛基'来到北京西单文化广场,为北京人民提供了一个了解芬兰和赫尔辛基的机会。”“文化交流在诸多方面至关重要,它既有助于呈现不同文化之美,又有助于创造一个更美好、联系更紧密的世界。"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茉莉花两千年前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与茶因缘结合,形成了今日茉莉花茶文化系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典范。2022年7月17日至19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省青田县举办,与会代表强调,要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推动遗产地更多互动,碰撞出更多文明的火花。

材料二   几十年前人们向中国介绍世界,现在要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世界介绍中国,除了要运用国际化的语言,还要抓住重要人群。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孙尚武说,可以针对全球或者我国重大议题,以有趣的形式、有意义的价值输出,引导全球青年进行探讨,为促进中外交流作出贡献。


(1)结合材料一,运用有关“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知识,分析举办上述活动会产生怎样的文化影响。
(2)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能碰撞出更多文明的火花。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3)讲好中国故事,青年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请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围绕“党的百年巨大历史成就”,撰写一份宣传稿,发给你的外国朋友。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3-03-04更新 | 51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强调,“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2018年6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发表讲话时明确指出,尽管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提出了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四点主张,彰显了包容并蓄、融合共生的中国智慧,体现了宽广的世界视野,深厚的人文情怀。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加以说明。
2020-03-01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