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的作用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69 题号:14492098

材料一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加强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提出一系列重要任务和重大举措,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法律法规体系逐渐完善。通过全面修订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反家庭暴力法,出台民法典,发布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等着力完善民生领域方面的立法;通过全面修订反间谍法,出台香港国安法,生物安全法等推动国家安全领域方面的立法,真正做到法律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和期待。与此同时,不断定善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全民普法工作有序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全面晨开,法治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步。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和创新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如何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问题是全面依法治国面对的重要课题。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地位,推动开创法治中国肆设新局面,谱写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篇章。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力量的知识,分析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三星堆遗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2021年3月,国家文物局发布消息,重启挖掘的三星堆遗址"上新"6个祭祀坑,出土了神秘金面具、大量精美青铜器等500多件重要文物,吸引世人目光再度聚焦。本次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运用了大量量身定制高科技设施设备,实现了考古发掘、系统科学研究与现场及时有效的保护相结合。6个祭祀坑被"装入"4个透明的探方工作舱,考古人员身着防护服进入探方工作舱。小型变频环境控制系统及高压微雾加湿系统实时调节舱内温湿度,使得考古现场保持恒温恒湿的环境状态,从而减少对出土文物的伤害;全视频记录系统通过8台高清网络摄像机、1台工业全景相机,全程记录考古发掘过程,为学者进一步研究提供第一手考古发掘视频资料;考古人员工作平台可视需求移动,让身体不接触坑内地面,保障了考古人员和出土文物的安全。文物出土后,被3D打印制成的硅胶保护套严密包裹起吊,送入实验室进行清理和修复处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3月17日至3月24日推出了《三星堆大发掘》节目的不间断直播,运用VR、4K全方位集纳总台报道三星堆相关内容,多样态呈现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立体展现三星堆文物之美。


(2)现代科技的运用对三星堆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深圳特区自创建以来,一直是改革的“试验田”、开放的“窗口”,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就是寄望深圳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路开路,承担着为改革开放先行探索的使命。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为更好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圳提出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通过全面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熔铸新时代特区精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


(1)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深圳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的依据。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有关知识,谈谈对从创建深圳特区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理解。
(3)深圳提出要建成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对此请提出两合理化建议。
2021-05-09更新 | 11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唱遍大江南北的“二十四节气”歌。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古代中国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规律,凝聚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观点及方法。最初“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并指导那里的农事活动,后来我国从东北到海南都使用“二十四节气”。但是各地的人们会根据身边自然的具体变化,生产出当地合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由此诞生了丰富多彩的“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本地化文化。如关于春分的农谚: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湖北有“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广东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见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二十四节气”还派生出了诗词、谚语、歌谣以及配合节气的民俗节庆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在古代,在现代“二十四节气”也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清明节气的祭祖活动、冬至的吃饺子等。在农村,“二十四节气”仍然指导着农民的农事活动。广大老百姓也会按照节气规律来调整作息、饮食和养生等等。
(1)结合材料一,说明人们是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来总结和运用“二十四节气”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传承“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
2017-08-07更新 | 26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材料一   基于“一带一路”东连活跃的亚太经济圈,西接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拥有巨大的资源和市场的区位特点以及我国近年来与沿践国家经贸交流与日俱增,经济融合不断加深的坚实基础(目前,我国是不少沿线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主要投资采源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专家指出,这一构想必将大大提升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材料二   《求是》2014年9期刊发题为《坚持文化先行,建设“一带一路”》文章,指出:文化的影响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我们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要积极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要结合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契机,发挥“人文先行”的优势,制定规划、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强各国、各领域、各阶层、各宗教信仰的交流交往,进一步推动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全方位、多领域交流合作。
(l)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构想对于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大战略意义。
(2)依据材料一,说明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构想蕴涵着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中,为何要坚持文化先行,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
2017-06-28更新 | 2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