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公民的政治生活 > 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 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1 题号:149498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每年召开的人大会议与政协会议、适当增加基层人大代表数量、政协“双周座谈会”等构成了丰富的民主实践形式,成效颇为显著。就基层而言,基层立法联系点、村委会与居委会的协商议事会以及各类基层自治组织等,丰富了基层人民民主的实践形式,并充分保障了基层群众自我管理的权利。使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成为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如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2013年以来,浓浓雾霾遮蔽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跟随大雾笼罩的范围,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这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破解“十面‘霾’伏”的状况,国家应采取措施,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完善多元化的大气环境监督体制;公众也应提高参与意识,积极参与环境治理,为政府献计献策。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在治理雾霾过程中,公民应如何作为?
2021-09-18更新 | 7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厉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义》一播出,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积极动员人民的力量参与到对权力的监督中来。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
(1)动员公民积极参与对权力的监督有何意义?
(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什么?请列举两种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形式。
2017-07-01更新 | 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民警在一线执法的过程中常会有公民拍照。民警认为这会影响办案,而公民则认为自己有监督权,双方常为此发生争执。对此,公安部强调,对交警道路交通执法、民警治安巡逻、一般性执法等公开执法,群众可以拍摄,但拍摄距离不得少于1.5米;对国家规定不允许公开的信息,群众不能进行拍摄;对以监督执法为名拍摄,干扰、挑衅民警执法的,民警按既定程序执法,同时对拍摄者予以口头警告,警告无效的依法传唤到公安机关处理。
(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中公安部所提要求的依据?
(2)结合材料,指出公民应如何负责任地实行监督权?
2018-07-15更新 | 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