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5 题号:1672604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我国宣布一份包含32项务实举措的成果清单,其中包括“举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发起农耕文明保护倡议”。2022年7月17-19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省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

习近平主席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中国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挖掘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价值,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促进可持续农业。


我国举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有利于促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11年4月14日,温家宝总理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指出,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要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
(1)我国道德文化建设“短腿”的现象说明了哪些文化生活道理?
(2)结合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分析说明加强道德文化建设的意义。
2019-01-30更新 | 32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科学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源动力。美、加、英、法、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所谓“创新型国家”,都不仅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拥有较为完善的科学教育体系,培养出了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瞄准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我国在进行科技战略布局时充分考虑了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国家要有更好的发展,需要大批的科技精英和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同时也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能工巧匠。而这一切,都需要科学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对下一代进行科学探究的引导,让学习者学会探索自然的方法、培养其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毫无疑问,基础科学教育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0-02-13更新 | 9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专家指出,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然而,制度的改革只是改变教育模式僵化的一部分,真正要盘活整个教育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教育理念转变才是关键。如果教育理念不发生转变,制度的改革,只是为学生换了几把困住自己的“枷锁”,学业压力依旧巨大,成绩依然是家长和老师判断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个性与兴趣依旧被压制。那么,创造能力和健全的人格难以形成。高考制度的改革已先行,模式也开始逐渐踏上科学的探索之路,唯有理念及时转变,让教育的形式与内在同时符合教育规律,方能拨得旧有制度的“云开”见到改革成效的“日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高考改革及教育理念转化的必要性。
2017-02-08更新 | 1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