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1 题号:1858326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7月,商务部等27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支持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综艺节目创作和出口,加大海外推广力度,创新叙事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意见》指出,加强传统文化典籍、文物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网络化转化开发,面向海外开发数字文化精品。支持艺术家、传承人等与专业机构开展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大力促进中国餐饮、中医药、中国园林、传统服饰和以中国武术、围棋为代表的传统体育等特色文化出口。

在创新金融服务方面,《意见》强调,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多与文化贸易特点相适应的信贷产品、贷款模式,支持境内银行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展境外人民币贷款业务。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贸易企业上市融资,以及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等方式融资。积极推广“信保十担保”模式,以多种方式为文化贸易企业提供增信支持。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文化类专属险种,增强机构服务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资产管理产品投资面向文创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简要说明《意见》发布的价值考量。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互 联网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为此,党中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 强国的战略目标,努力把网络铸造成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国之重器”,实现从“网络大国” 到“网络强国”的跨越。

材料二 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培育经济新动能的迫切要求。在世界经济加 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的背景下,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以信 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1)网络强国战略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之重器”,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 的有关知识对此进行说明。
(2)联系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推动 经济转型升级。
2020-01-04更新 | 4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国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是代表中国文化和国家形象的重要符号之一。宋代是中国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瓷器大量出口,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喜爱,塑造了海外人士对中国的最初印象,也让“china”这个词名扬天下,成为中国的代表。

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并称四大名瓷,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在海内外享有美誉。今天的景德镇,积极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通过发展陶瓷文化旅游业等措施,走出了一条陶瓷产业的新路径。


(1)“火与土的艺术打造中国名片,白与青的线条让世界读懂中国。”请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说明景德镇创新陶瓷产业新路径的合理性。
2021-09-18更新 | 216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域镇化进程中,特色小镇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育特色小镇,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推出国家级特色小镇评选,并于2016年10月认定了第一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国家级特色小镇认定强调五大特色标准和两个原则。即: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灵活的体制机制等。坚持“特色”为主,“优秀”为辅;定性为主一定量为辅的原则。
“浙派民居”特色小镇,就突出体现了中国民居的文化特点和价值。
“浙派民居”显示出环农业的特征,民居的分布格局呈现跟着山、水、田走;整个建筑空间不大,但道路安插得曲折悠长,以充分让行走者领略沿途的花木、山石、围廊,到达缓慢而具有诗意的生活空间效果。各地的生活和生产习惯差异,秉承的传统特色、 文化精神也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如浙北杭喜湖一带自唐代以来就经济昌盛,文化繁荣,产生了众多宫邸、府邸和园林宅第,特色的园林建筑毫不输于苏州园林。如浙西的新叶村深受徽派风格影响,建筑材料则就地采用丰富的石材,自身的儒家文化印记也很强烈,文昌阁等文化性的公共建筑就有不少。如浙东宁绍地区是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学术重地,经世致用的浙东学派导致士商集团互相渗透,出现中西合璧、藏天于室的住宅形制——宁波的“大墙门”,绍兴的“台门”。
中国民居以其悠久辉煌的历史、独特的结构、优美的造型、丰富的艺木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绽放异彩。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认定特色小镇的标准和原则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中国民居形态不同的原因并简述民居文化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的特点。
(3)若你所在地开展以“精神家园”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宣传活动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6个字以内。
2017-05-14更新 | 1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