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实现人生的价值 > 价值与价值观 > 人生的真正价值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2 题号:194465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新疆“死亡之海”罗布泊的西北方,坐落着我国重要核试验基地——马兰基地。这个基地面积约十万平方公里,与江苏省面积相近。从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1996年我国宣布暂停核试验,总计有近十万人在这片戈壁滩上前赴后继奉献青春和热血。他们中有戎马一生的将军,也有刚刚入伍的年轻战士;有海外学成归来的专家,也有刚刚大学毕业的青年学子。为了发展我国的核事业,他们长期工作在马兰基地,更有人长眠在此,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大漠忠魂之歌。

林俊德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生前系原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隐姓埋名五十二年,扎根马兰基地,参与了我国全部四十五次核试验,为铸造核盾牌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被评为201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18年,他被中央军委批准为挂像英模,与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英雄模范人物比肩。

天山之麓,大漠之中,林俊德带领同事们从零起步,一点一滴地探索研究地下核试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从大气层到地下,每一次试验转型,对于林俊德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但他总是把挑战当机遇,不断向核爆炸力学领域,发起一次次的冲锋!林俊德能五十二年坚守岗位,取得那么多重大科研成就,是因为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林俊德一年只休息三天:大年初一、初二、初三。即使到了七十岁,搞科研、做实验、带学生依然占去了他几乎所有的时间。直到生命的最后10小时,他依然坚持在病房工作了75分钟。在一次采访中,他说:“这是我们国家进行的一个伟大的事业,自己有幸在一辈子中,为这个工作,做点自己微薄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相关的知识,说明林俊德将军的一生是如何体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家国情怀的。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1】曾有经济学者设计过这样一道探讨“生命价值”的问卷题:“假设老板要派你到疫区调查情况,在疫区染病的概率是千分之一,给多少报酬你才肯去?”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平均索要50万美元的报酬。而下面这一幕幕场景,则完全颠覆了这个结论。

“孩子,妈妈去打怪兽了……”在疫情紧急的关键时刻,医护工作者第一时间响应党中央号召,悬壶入荆楚,白衣做战袍,英勇奋战在抗疫一线,把希望带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是用血肉之躯抵挡死神屠刀的“救护者”。

“能提前1分钟交工,就能提前1分钟救治病人。”10天10夜,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火神山医院从无到有,拔地而起。7000多名普通劳动者放弃一年只有一次的春节回家团圆机会,用信念撑起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他们是争分夺秒书写奇迹的“建设者”。

“一分钱都不要,我不能发国难财!”听说疫情紧急、口罩紧缺,90后小伙郝进捐出了1.8万个口罩。这价值2万元的口罩是他在口罩厂打工的工资。“听说医疗队住在这里,我送些新鲜的蔬菜来。”菜农秦师傅骑了40公里的电动三轮车,一路问路找到酒店。他们是以平凡的爱心诠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患难真情者”。

还有用笔和镜头见证时代书写感动的“记录者”,坚守岗位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的“奉献者”,自觉宅在家中仍用手机传播正能量的“点赞者”……没有硝烟的战场,让人热泪盈眶的故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故事的主人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中华儿女。

在这场异常严峻的疫情阻击战中,中国人民将生死置之度外,拼尽全力去奔赴一场使命,用行动重新诠释了“生命的价值”。


阅读材料,围绕“生命的价值”这一问题,自选角度,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要求:观点鲜明,可以全面论述,也可以就某一点深入分析;知识运用准确、贴切;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
2020-05-05更新 | 6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条战线涌现出一批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他们是奋斗者的楷模。

国家级技能大师潘从明为了研发新的贵金属提纯工艺,翻阅100多本化学类书籍,写下30多万字学习笔记,做了2000多次试验,最终锻炼出从铜镍冶炼废渣中同时提取8种以上稀贵金属的本领,在一次次刻苦攻关中砥砺前行,改变了我国贵金属冶炼依赖国外技术的局面。

被称为世界上首位勇闯特高压带电作业领域的“禁区勇士”胡洪炜,立足岗位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探寻技术创新,目前已获得专利51项,其中2项正在申请国际专利。他说:“真正的禁区不在于距离而在于每个人的内心,选择一个方向,努力工作,坚持不懈。只要坚持,每个人都是英雄。”

为实现核电锻件国产化、打破国外垄断局面,刘伯鸣在没有任何技术资料可借鉴的情况下,带领团队刻苦攻关,以“头发丝的工作标准”要求自己,反复计算,精确测量,在百吨锻件上做着“绣花”功夫,实现了世界最大百万千瓦整锻低压转子锻件自主化,一举突破了世界性难题。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一大批劳模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诠释的劳模精神,正成为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动力。


结合材料并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概括新时代劳动模范身上所具有的优良品质。
2021-07-08更新 | 3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是媒体成功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这个节目看了“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弘扬了主旋律”。《感动中国》之所以被观众称为“年度中国人的一部精神史诗”,就在于它体现了媒体的高度责任感,并与时代紧密相连,全面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色,大力弘扬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社会普遍的价值判断标准相一致,从而形成了一种共鸣。
(1)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2)结合材料谈谈对我们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
2016-11-26更新 | 1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