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4 题号:3150227
“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近期海峡两地上演万人洗脚大会。9月13日举行的江西万人“我给父母洗脚”活动,创吉尼斯世界纪录;10月12日台湾“马英九办公室”前偌大广场,数万老少同时为长辈脱去鞋袜、沐足洗脚,以表中华传统美德精髓之“孝亲”。“大场面”盛况空前;“小场景”有笑有泪,犹如数千个家庭温情聚会。
“百善孝为先,百行孝为本。”“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文化营养。弘扬孝文化,有利于个人道德素质的培养、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
9月21日,首届中国大学生“孝行·向上·向善”主题孝文化节在湘潭大学顺利启动,清华大学、中南大学等国内众多高校积极参与,社会反响热烈。
请你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以“道德、孝文化和价值观”三个关键词分析大学生孝文化节活动重要意义。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       汉字传承经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总趋势是从繁到简。繁体字把字形同字义直接或间接地结合起来,书写时以形表意,认读时见形知意,用于艺术创作时传统韵味妙不可言。现今习惯于使用繁体字的港澳台同胞加上海外华人有几千万之众。近年来,一些学者和知名人士呼吁,“亲”要相见,“爱”要有心,而简体字的“亲”、“爱”恰恰是亲不见、爱无心,丢失了对汉字传统文化的传承,建议选择50—100个最有含义的繁体字重回中小学课本。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这些学者和知名人士观点的合理性。
2017-05-14更新 | 10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有重要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蓝瘦”、“香菇”,“累觉不爱”等这样低营养、低价值的网络文化铺天盖地地席卷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促使一部分青少年盲目追求新潮文化,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逐渐下降。与此同时,传媒以及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因此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着很大挑战。
2017年初,一档“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一场收视狂潮。该节目用古典情怀塑造现代综艺,以创新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获得了满堂彩。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诗词热的回归反映出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渴望与需求。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传统文化传承面临挑战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播出的重要意义。
(3)学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请你为中华优秀文化走进校园提出两点建议。
2017-05-16更新 | 140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数字化时代对汉字规范书写造成巨大冲击,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许多专家呼吁要加强汉字书写规范。

为推进汉字书写规范,央视推出了《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推出了《汉字英雄》等汉字节目,为“拯救汉字危机”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掀起了一股汉字书写热潮,唤起了国人跟汉字血脉相连的天然情感。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正确书写汉字,正确使用汉字,认真对待汉字,就为“拯救汉字危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推出《汉字听写大会》等汉字类节目的必要性。
(2)针对材料,为了拯救汉字危机,请你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开放类题目,建议中有学科术语,言之成理即可)
2020-03-17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