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3 题号:121099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摆脱贫困、不愁吃、不愁穿,这是人类的美好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特色基本经济制度的探索,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脱贫攻坚进入快车道,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产业扶贫的提出与实施,充分利用贫困地区资源、人力优势,让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用就业解决贫困;与此同时,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群众,按程序纳入农村低保进行兜底脱贫。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历年来的脱贫成绩让全国人民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满怀信心。然而,一场无法预见的来势凶猛的新型冠状肺炎在全国肆虐,给我国的脱贫攻坚撒下严重烟霾。人们外出务工受阻,涉及三分之二左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遭遇困难;扶贫项目停工;帮扶工作受到影响……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强调,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最高领导的发声与中央的工作部署让全国人民对打赢这场人类史诗般的脱贫攻坚战充满期待。


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谈谈“全民脱贫”会对我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文化作为商品和服务进入市场,具有越来越大的经济价值,已经形成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今天,已很难找到没有文化标记的产品,很难找到不借助文化影响的销售,很难找到不体现文化意义的消费。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政府对人民的组织动员能力、参与国际化程度等’都越来越取决于文化发展的综合水平。目前在世界最发达国家的GDP中,80%以上来源于服务业,其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业扮演了主要角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重视文化的因素。
2018-01-19更新 | 5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因。
2018-02-26更新 | 8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京津冀非遗动漫沉浸式体验展以“跨越千年的相遇”为主题,围绕“非遗传承”设立创“遗”市集。该市集展出了包括北京鬃人、天津工艺毛猴、丰宁满族剪纸等30多个京津冀三地非遗精品。创“遗”市集既是非遗文创作品的展示区,又是售卖区,市民可以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真正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设立创“遗”市集的文化价值。
2021-05-02更新 | 1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