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的作用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6 题号:3259349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已成为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信息服务竞争日益激烈,违法事件逐渐增多,不规范经营、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把人们带上信息高速公路,也能成为毁坏社会文明和腐蚀青少年心灵的鸦片。从“艳照门”事件到“死亡博客”引发的“网络暴力第一案”,互联网的低俗和暴力倾向已经引起公众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国务院七部委联合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先后曝光了十批低俗网站,关闭了5000多家非法网站。2013年9月9日,全国两高司法解释规定了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实施诽谤犯罪的行为方式、入罪标准、公诉条件等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分析互联网信息传播加速的社会作用。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15年底“飞天奖”自诞生以来第一次把奖项授予完全脱胎于网络文学的影视作品《琅琊榜》。来自第三方数据监控网站的统计显示,《琅琊榜》互联网累计播放量超过200亿次,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15亿,百度指数高达150万,《琅琊榜》现象,是时下网络文艺创作与传播的一个缩影。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让琅琊山、琅琊阁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安徽滁州为让自己的琅琊山风景区借着《琅琊榜》火一把,带动地方旅游发展,把景区内的“会峰阁”改名“琅琊阁”,引来热议。
有人说,营销学中有一种“借势营销”,借助社会上受关注的事件推广产品,潜移默化地引导市场消费。但营造声势毕竟只是辅助手段,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才是制胜之道。巧劲用过了,可能就会弄巧成拙。事实上,滁州琅琊山本身的历史文化蕴涵足够丰富。打开滁州的文化“琅琊榜”,既有欧阳修留下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千古名篇,又有以凤阳花鼓为代表的皖东文化。守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加挖掘和弘扬,却要到虚构的电视剧里拉郎配,是否值得,要打一个问号。
(1)你是否认同“安徽滁州的借势营销”?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材料二:尊重原著、创新古装剧、讲究情怀……《琅琊榜》历经四年时间才从文字变成影像,是典型慢工出细活的代表。《琅琊榜》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作为一部大热IP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其实是中国年轻一代的“粉丝”,用“思想火花的众筹”,完成了这部作品。面对着国内大量只顾圈钱雷到内伤的糟心剧,《琅琊榜》的制作团队用一种传统质朴的认真态度,给观众们呈现出一部细节考究、演技精湛、特效精致的良心剧,受到大众的喜爱和好评。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琅琊榜》取得成功的原因。
2016-11-26更新 | 12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歌的编写和演变,代表着其历史与发展。一国的国歌,往往是经过反复推敲而成,蕴含着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成为凝聚国家认同的“图腾”。
然而,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现象。有的厂商将国歌设置为手机默认铃声,有人篡改国歌歌词作为短信,有的在日常庆典上也奏国歌。作为国家声音的标志,国歌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施行,对国歌奏唱方式、国歌使用、国歌传承等,作出明确规范。今天,为国歌立法,是一次生动的公民教育过程。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国歌是凝聚国家认同‘图腾’”的理解。
(2)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国歌立法是生动的公民教育过程。
2018-04-29更新 | 11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今年是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某地举行“礼赞70年”的成就展,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在经济建设成就展区,展出了GDP增长、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对外贸易的增长等多项成就。


(1)请你为政治建设成就展区选择一项符合主题的展览内容,并说明理由。

歌声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歌声承载着历史,歌声记录着生活……

在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人们纷纷以快闪形式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从机场候机厅、车站广场到大学校园,人们纵情高唱,千千万万个“我”与“祖国”之间的“不可分割”,唱出了人们的家国情怀和砥砺奋进的时代感。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歌声的力量”的理解。
2019-07-08更新 | 1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