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人教)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的作用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30 题号:540909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原因。
(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3)班级举行主题班会探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关系,请围绕主体提出两个观点。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之路是一帆风顺的,青春的底色永远离不开“奋斗”两个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教诲我们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

我们的国家,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这种奋斗精神支撑我们战一个又一个困难,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正是无数人的奋斗,不断定义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着我们的幸福生活。


(1)结合材料和文化的社会作用知识,说明弘扬奋斗精神有什么意义。
(2)结合材料和哲学知识,分析新时代青年人如何定义自己的人生价值。
(3)结合日常学习和生活实际,给自己弘扬奋斗精神提出两点具体要求。
2019-01-18更新 | 24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加强劳动教育,关系到亿万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关系到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劳动育人功能亟待加强,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有较大差距。对此,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_。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意见》要求,突出劳动教育重点,组织学生实实在在地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出力流汗,坚持日常生活自理,定期到工厂、农村劳动,到社会参加义务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强化责任担当,切切实实地感受、体认到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进而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通过劳动教育,让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造、奉献的劳动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哲学依据。
(3)某校开展以“劳动者最美”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提两条建议。
2020-08-13更新 | 15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写信人是动荡岁月的仁人志士,读信人是深情献声的明星“信使”,听信人不觉潸然泪下……央视大型人文艺术类节目《信·中国》的首次开播就收获好评如潮。

节目选取兼具时代印记与个人情感的家书,以极细微而最真实鲜活的方式诠释出英雄的价值排序,让人们感悟到了信仰的温度。信仰,凝聚一批批共产主义战士不计安危,“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支撑科学家隐姓埋名,到广袤荒滩上“饥餐砂砾饭,渴饮苦水浆”;激励建设者忘我奉献,“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有那么一大批人,以家国、集体为先,为祖国奉献、为人民服务,他们的光芒驱散了暗夜、照亮了祖国的前行之路,亦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回眸历史,映照当今。《信·中国》以“信”为载体,传递“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追寻心中的感动,抚落信仰上的灰尘,激活源远流长的“精神基因”,此刻为英雄鼓掌的我们,定会成为信仰坚定的奋斗者,演绎更精彩的时代故事。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信·中国》收获好评如潮的原因。
2018-10-02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