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5 题号:543176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4月,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牵头创作的电视刷《人民的名义》正式在湖南卫视黄金描开播。该剧真实震撼地演绎了类屏“打虎”,开播以来引起强烈反响,不但收视告捷,在社交媒体上也引发广泛热议。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全面从严治党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但是,形势依然严峻,效采容易反弹。在2017年“两会”期间,习近平然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以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为抓手,全面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一个地方要实现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须有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就会滋生权欲熏心、阳本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一系列问题,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这也正是这部剧的真谛所在:以一部优秀电视剧的社会效果,厘清是非、明晰导向;有效引导社会典论,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推进腐败治理向制度化、纵深化发展。
材料二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孕育着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通过家庭的带动,能够影响周边的家庭,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我国自古以来非常注重良好家风的传承。家风强调仁孝清廉、拼读传家、积德行善、克勤克俭……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中给子孙带来“其身修家”的良好教育,也带来“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和使命。在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传统家风的传承也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有人把感恩、平等、宽容等理念融入其中,更添加时代气息。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如何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斗争,净化政治生态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家庭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习近平指出,“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联系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分析。
2020-12-31更新 | 15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材料一: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在开幕式上提出新时期网络发展愿景:第一,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让成果惠及全民;第二,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双轮驱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第三,共同建立清朗的网络空间。文化强、国运昌。网络强国同时也应该是网络文化强国。习近平指出:“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互联网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娱乐化成为网络文化的主流,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网民已占到35.7%,呈递增趋势;互联网为满足内容需求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选择,但宽带互联网的发展使网上内容贫乏的问题凸显。网上的内容资源从数量到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不同文化、文明之闻的矛盾,尤其是某些强势文化的渗透将危及我国的文化安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价值。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谈谈怎样应对互联时代的文化冲击。
2016-12-13更新 | 168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红色文化资源广泛分布在我国各个乡村地区,是乡村振兴中的特色优势资源。A地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观念上的革新、方法上的创新,探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

首先,深入挖掘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精神内涵,将红色文化体现和倡导的价值观和发展观纳入乡村日常生产、教育、文化、娱乐活动中,营造浓厚的乡村红色文化氛围,提高群众的红色文化素养。其次,将红色文化全面融入乡村产业振兴、生态建设、基层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努力探索并发挥红色文化对于乡村振兴全方位的价值。再次,突破传统单一的融合模式,探索“红色+民俗”“红色+生态”“红色+旅游”等特色化、多元化的乡村振兴模式,建立乡村特色红色文创品牌。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乡村红色资源,承载着闪光的历史记忆,是重温党的辉煌历程、传播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对乡村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价值。A地打算出版《飘扬着“红色”的A地》一书,系统介绍当地红色文化资源。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作用相关知识,说明A地是如何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赋能的。
(2)现请你为该书写一篇简短的出版序言。要求:①结合学科知识,说明出版该书的目的或意义;②为该书设计一条编写线索;③字数250字左右;④不得透露任何个人信息。
2022-02-12更新 | 1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