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对人的影响 >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3 题号:545047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小学生守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2 01 5年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2 01 5年修订)》。新守则共9条,282字,内容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保留了2004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低碳环保生活等。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既“高大上”,又“接地气”,新增内容与时俱进,时代特色鲜明,更好适应现代教育规律。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的意义。
(2)你认为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修订的内容是否合理?结合材料并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如以分析说明。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斑马线是行人过街的安全线,小小斑马线可谓汽车社会文明的缩影。
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是驾驶人的法定义务。然而长期以来,一些机动车行经斑马线时不减速、不停车.结果造成人车混杂、道路拥堵。而行人乱闯红灯,集体过马路闻红灯,无视交通规则的行为也很普连;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严重的甚至诱发道路交通事故。文明是相互之间的礼让。斑马线上的文明安全,除了机动车的自觉礼让.也离不开行人的自觉维护和配合。车让人让出安全,人让车则让出和谐与文明。中国进入汽车社会的时间并不长,规则意识、文明意识的养成都不是一时能够完成的,需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努力。通过建立常态长效的治理机制,让规则意识深入人心,让斑马线上礼让行人逐渐成为每一位司机的共识,人与车都讲“礼”,我们方能迎来汽车文明时代的到来。城市之美,美在有序。司机们集体在斑马线前刹车,并用手示意行人安全通行.同时行
人竖起大姆指给予回报,甚至鞠躬感谢……这样温暖人心的场景,在杭州随意可见。去年,“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活动启动后,全右联动.倡导会民践行“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排队守秩序、礼仪待宾客”的文明风尚。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成了杭州金名片,文明出行成社会共识,同时也带动了城市文明向前迈进一大步。
(I)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创建“斑马线上的文明”的意义。
(2)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原理,说明“车让人让出安全,人让车让出和谐与文明”。
(3)某市创建“斑马线上的文明”,请你为交管部门拟两条宣传标语。
2018-05-31更新 | 10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2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汪洋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决定》指出,为隆重表彰激励先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充分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毛相林等10名同志,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等10个集体“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党和国家表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原因。
2023-03-15更新 | 2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楷模许振超,少年时期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但他初中毕业时正好赶上文革,只能去当了一名码头工人。许振超没有因此沉沦,他坚信:知识就是力量!他认为,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可以不进大学,但不可以不学习。他几十年如一日,系统学习和掌握了英语、液压基础学、电机学、电机自动化、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学科知识。他说:“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工作岗位上,干就要干一流,争就要争第一,为企业增效,为国家争光。”在这种精神的支撑和鼓舞下,“振超效率”诞生了。


结合材料,谈谈许振超的经历和事迹是怎样体现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的?
2022-10-29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