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0 题号:5609421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悄然掀起了“汉语热”。这不仅体现了外界对中国未来发展普遍看好的内在逻辑,也承载了当前世界各国人民对于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渴望,试图通过学习汉语和解读汉字来破译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历史密码。为顺应形势发展,我国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汉语传播和推广举措,也让“汉语热”持续升温。譬如,整合孔子学院资源,打造汉语国际推广“航母”,打造更多像《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汉语桥》等优秀的综艺节目,增强汉语的吸引力。许多专家学者评论到,以汉语讲述的中国故事为越来越多人所聆听。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以汉语讲述的中国故事为越来越多人所聆听的缘由。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目前,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文化消费市场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湖北某地政府通过民主决策出台政府决议指出:挖掘本地的文化消费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要增强本地人民的文化自信,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弘扬主旋律,确保本地的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第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本地经济实力,增加人民收入;第三,立足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深入挖掘楚文化思想内涵,继承楚文化基因;第四,文化走出国门,在国内外举办多场文化演出等活动,扩大了楚文化的影响力。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地增强文化自信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2017-11-11更新 | 9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从屡屡创下收视率纪录的综艺节目,到各大博物馆开发的文创产品,再到回头率颇高的“汉服控”,近年来,传统文化不断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公众眼前。仿佛就在不久之前,主流舆论还在讨论“如何拯救传统文化”,而现在,这样的讨论似乎已经失去意义。在诸多影响传统文化“再流行”的要素当中,最关键的一个要素是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个需求,便是一个社会在崛起、上升期产生的自我认同与自我肯定的需求。当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处于上升期时,人们便会主动地去发掘传统文化的闪光点,从中找到自我认同的来源,而反过来看,当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面临内忧外患时,传统文化则常常成为批判与反思的对象。


结合材料,运用有关文化的知识,分析社会处于不同时期,人们对传统文化态度不同的原因。
2021-01-10更新 | 2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世代相传。中华文明倡导交通成和,反对隔绝闭塞;倡导共生并进,反对强人从己;倡导保合太和,反对丛林法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分别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作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判断与选择。
(3)请举出两个事例,印证当代中国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2024-04-24更新 | 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