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8 题号:59384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丁酉年春节,“传统文化”再次成为社会话语系统的热词。
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火了,“00后”女孩儿吴亦舒和有1000多年历史的“飞花令”同时火了。学者评论,诗词搭建起中国人的心理结构,稍一吟咏便激荡起文化共鸣。
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春节》火了,以“归乡”“团圆”和“欢庆”为主题的家庭叙事,让世界看到一个民族血液里的伦理观和价值观。观者评论,《中国春节》让外国人看“嗨”了,让中国人流泪了。
我们也看到,中华传统文化正在主动走向世界。以传播规律表达乡土中国视角,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全球刮起了一阵中华美食旋风;以国际化视角展示中国哲学,让中英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孔子》在海外广获好评。同样,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正以各种创新性的方式走近各国人民;中国戏曲、民乐、书法、国画,正以文化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华文化传播格局的新模式下,中国智慧,中国资源和中国技艺,在实现“洋为中用”的同时,也通过“中为洋用”,彰显出中国“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大同情怀。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统文化”成为社会话语系统的热词的原因。
(2)中华传统文化正在不断彰显其强大魅力。有人认为,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全盘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3)请就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装备,乃国之重器。装备制造业能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是制造业的核心。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请在图中绘出曲线图: 2010年增长32.2%,2011年增长15.6%,2012年增长6.9%,2013年增长7.7%)
注: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年均增长17.5%,占全球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超过1/3,稳居世界首位且多数装备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很多高端设备仍需要进口。
(1)概述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能使我国对外贸易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增强国际竞争力。2015年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会议确定,一要大力整合行业资源,创新对外合作模式,探索采取合资、公私合营等投资运营方式。二是针对国际市场需要,支持企业利用国内装备在境外建设上下游配套的生产线,实现产品、技术和合规标准“走出去”。三是支持企业境外并购、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四是完善支持政策,持续推进简政放权,让企业“放开手脚闯世界”。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
材料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近年来,中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有联想收购IBM等成功案例,也有上汽收购韩国双龙、斯里兰卡港口事件等挫折。除受到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干扰外,“中国式”的思维方式与做事方法导致的文化冲突是企业“走出去”失败的主因。企业成功“走出去”要从文化融合开始,以包容的胸怀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努力融入当地社会,提炼企业核心价值观、管理理念,团结和吸引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构建与国际化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企业成功“走出去”要从文化融合开始的依据。
2016-11-26更新 | 29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从屡屡创下收视率纪录的综艺节目,到各大博物馆开发的文创产品,再到回头率颇高的“汉服控”,近年来,传统文化不断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公众眼前。仿佛就在不久之前,主流舆论还在讨论“如何拯救传统文化”,而现在,这样的讨论似乎已经失去意义。在诸多影响传统文化“再流行”的要素当中,最关键的一个要素是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个需求,便是一个社会在崛起、上升期产生的自我认同与自我肯定的需求。当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处于上升期时,人们便会主动地去发掘传统文化的闪光点,从中找到自我认同的来源,而反过来看,当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面临内忧外患时,传统文化则常常成为批判与反思的对象。


结合材料,运用有关文化的知识,分析社会处于不同时期,人们对传统文化态度不同的原因。
2021-01-10更新 | 29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来,深圳奋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

材料一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材料二   4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不费厚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个美丽的“春天的故事”,彰显了一段“敢闯载试,敢为人先、理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数闯敢试,就是敢于突破、敢于探索,敢于面临复杂挑战,不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坚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杀出一条血路来”。敢为人先,就是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坚决改革创新,勇当时代的“拓荒牛”。埋头苦干就是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觉悟,紧盯发展目标,瞄准前进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稳当、走扎实。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说明深圳应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弘扬特区精神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3)构建城市文明典范,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内在要求。请为此提出两条建议。
2021-06-04更新 | 1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