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17 题号:65484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自治区党委根据本地特点,提出了“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思路。宁夏根据其“岩画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神秘而璀璨,边塞文化、大漠文化、黄河文化悠远而豪放”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实施“百县千乡文化工程”和“千里文明长廊工程”,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1)利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文化”的重要意义。
(2)“小省区办大文化”,体现了从实际出发进行决策的思想方法,简要分析这一方法的哲学依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病理学专家朱有勇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近年来,朱有勇院士带领团队扎根深度贫困的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用科技力量改变当地贫困面貌,成为全国科技扶贫的典范。针对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特点,朱有勇选准冬季马铃薯这一增收产业,在田间地头,从开山整地、锄草追肥到后期管理,把无公害超高产技术的每个环节都向农民讲得清清楚楚。当地有大面积的松林资源,他引导农民在林下种植中药材三七。三七种植有个“连作障碍”难题,即种完一茬后,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能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种植。他带领团队模仿三七生长的环境创立仿生技术,克服了连作障碍。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冬早蔬菜…有勇首创院士科技扶贫技能实训班,前后近1500名农民学员学成而归。

朱有勇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示范和实实在在的扶贫效益让群众形成了好学向,上的精神面貌,他因此受到群众的真心爱戴,被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


(1)科技为边疆民族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支撑。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农民院士“朱有勇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
(3)举办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的主题班会请围绕“学英模、担使命”的主题列出两条发言要点。
2020-03-10更新 | 16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10年新年伊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在我国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手握订单却找不到工人,这种现象引起了高三(1)班同学的关注。为此,他们成立课题组,对“用工荒”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情景再现

情景一:一家大工厂招收开机床的工人,开出60元到80元一天的工资,但是要求能看懂机床构造图,由于劳务市场上没几个人能看懂,所以招不到工人。

情景二:80后的小王在一家玩具厂做生产工人,半年后她顶不住车间的高温和长时间加班还不能及时获得报酬,于是辞职回家了。

情景三:某工厂招聘普通技工,小李说:“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比白领多,说实话,大学毕业后我是不愿意回头再去做工人的。”       


(1)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上述几家工厂是什么原因招不到工人的。

深度思考

同学们通过探究发现:一方面是用工难,另一方面却又是就业难,两难并存。这“两难”,既是劳动者的困惑,也是企业的困惑,更是政府的困惑。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就上述“两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共“舞”。

认识评价

最近,‘媒体和社会各界对“用工荒”议论颇多,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不少片面看法。


(3)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对“用工荒”现象加以分析。
2010-04-11更新 | 28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2018年12月8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和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探月工程重大专项由国防科工局牵头组织实施。嫦娥四号任务由工程总体及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分别由航天工程中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承担各项科研任务。中国航天人始终充满信心,敢于攻坚、勇于创新,不怕困难,敢担风险,闯过了一个个难关,我国计划在2020年前按“绕、落、回”的发展思路分3期组织实施,实现探月工程既定目标。

2019年2月15日,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院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向全世界发布了嫦娥四号着陆区域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嫦娥四号着陆点命名为天河基地;着陆点周围呈三角形排列的三个环形坑,分别命名为织女、河鼓和天津;着陆点所在冯·卡门坑内的中央峰命名为泰山。“嫦娥奔月”是我国流传很广的神话故事,民间多有其传说以及诗词歌赋流传。以“嫦娥”命名的嫦娥探月工程,有着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也给“嫦娥”赋予了新时代、高科技的含义和中国航天人团结创新的精神。嫦娥探月工程的逐步实施,将促进我国高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我国全民族综合素质、文化软实力和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按照预定方案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这是人类探月历史60年来由中国人书写的又一壮举,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收官之战取得圆满胜利。12月19日,重1731克的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正式交接。中国首次地外天体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开序幕,开展月球样品与科学数据的应用和研究。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嫦娥探月”内涵的理解。
2021-01-18更新 | 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